环境法基本法中“环境”定义的考究
本文选题:环境基本法 + 环境 ; 参考:《政法论丛》2014年03期
【摘要】:概念是法学研究的起点,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环境法的内涵,正确地界定和理解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十分关键。通过对二十多个国家环境基本法中"环境"定义进行考察,总结"环境"定义立法形式的实质内容,特别是对环境基本法中"环境"定义的科学基础、构成要素、内在价值和功能、内部特征进行探究,进而一定程度上揭示人们对环境、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过程。
[Abstract]:Concep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legal research. In order to fully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environmental law,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fine and 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 in environmental law correctly. By examining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 in the basic environmental law of more than 20 countr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ubstantive content of the legislative form of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he scientific basis and elements of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 in the basic law of the environment. The intrinsic value, function and internal characteristics are explored to reveal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rocess of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1年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项目《生态利益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制度构建》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文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伦理考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陈安金;人以外的存在物也具有“内在价值”与“权利”吗——关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理论思考[J];学术月刊;2001年11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转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4期
4 王国聘;;现代生态思维的价值视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牛庆燕;;自然“内在价值”驳诘与生态实践超越[J];学术论坛;2006年11期
6 张燕椺;;生态哲学的深层意蕴[J];思想战线;2007年05期
7 张晓霞;;绿化生活的二十五条原则[J];科技与企业;2003年11期
8 陈也奔;从内在价值理论看环境伦理的定位[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9 谢素美;徐敏;;海洋环境保护价值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4期
10 王云霞;王树恩;;内在价值与生态危机的根源[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扬举;;奈斯主义:从自然的形而上学到自然的内在价值[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谢扬举;;奈斯主义:从自然的形而上学到自然的内在价值[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3 徐春;;SARS引发的生态价值关注[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小梅;沙晋明;;环境伦理观对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5 李希昆;聂蕊;;从生态中心主义谈滇池污染治理[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冉华庆;;《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改之我见[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7 张锋;;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个法学视角[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8 郑度;;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白平则;;自然生物的权利——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付晓东;;从环境伦理的视角看构建和谐社会[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堂家;开发的限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庄穆;环境伦理: 一个全新的伦理课题庄穆[N];福建日报;2005年
3 王正平;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N];解放日报;2008年
4 卢风;21世纪科技的生态学转向[N];学习时报;2005年
5 周京成;现代生态文明观[N];学习时报;2008年
6 陈柳钦;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秦廷国;人与自然的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张秀萍;国际学术视野中的环境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9 韦康学 陆中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N];贵州政协报;2008年
10 余谋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自然价值”是环保的关键词[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林森;野生动物保护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文雅;流变、分野与实质——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环境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5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晓娜;环境美德及其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彩频;生态环境的内在价值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王立侠;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观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虹霓;海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4 范晓林;中西环境伦理比较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程海东;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亚男;奈斯深层生态学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晓飞;“人类中心论”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7年
8 吴敏;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国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钟澳;先秦道家生态智慧探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2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78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