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介入循环经济运行的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循环经济 + 循环型社会 ; 参考:《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行业协会是社会中介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公民社会进步的结果,其具有民间组织性、利益公共性等特点。行业协会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作为政府与微观主体间的桥梁,可以很好地代表微观主体达成合理的诉求,同时可以准确地贯彻宏观管理者的调控政策。行业协会的这种优势使其成为推进循环经济体制建设、循环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循环型经济、循环型社会的建设也应当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正如《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指出的: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有关市民的参与下,在有关级别上加以处理。20世纪6、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实践中形成了“公众参与”的新型机制,而这种公众参与是以通过结社形成非政府组织为主要形式的。 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的建设需要行业协会的积极参与。同时,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介组织是在协调企业间关系、平衡行业结构、减少市场竞争所带类的损失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天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循环经济理论提出后,更为行业协会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我国的行业协会发展尚不成熟,行业协会还存在职能定位模糊、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等许多问题。因此,在循环经济环境下对行业协会合理的监管成为促进行业协会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的又一重要内容。 作者通过对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法、行业协会等基础理论以及国外实践、立法活动的总结与分析,意在阐释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行业协会参与循环经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二是对行业协会介入循环经济运行的功能、角色进行分析;三是对行业协会介入循环经济运行的准入资格、具体方式以及监管制度进行论述。
[Abstract]:Trade associ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social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and the result of the progress of civil society.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trade association is that as a bridg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icro subject, it can reach a reasonable demand on behalf of micro subj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carry out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y of macro manager accurately. This advantage of trade association makes it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system and circular society. Circular economy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circular society should also be a process in which the whole society participates together. As stated in the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issues are best addressed at the relevant level since the 1960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all concerned citizens,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formed a new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is kind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takes the form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hrough association as the main form. Circular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society need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rade associ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e association, as a social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balanc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and reducing the loss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which naturally has the consciousn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fter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is put forward, the activity of more trade association provides broad spac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e associations is still immature,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vague functional orientation, confused management, low efficiency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reasonable supervision of trade associ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has become another important content to promote the industry associations to play their du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basic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circular economy law, trade association and foreign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following problems: first,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second,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Thirdly, it discusses the qualification, the concrete way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 to intervene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ope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基;;论我国循环经济基本法律制度的完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秦润;陈斯亮;;刍议我国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5期
3 王琳琳;;循环经济立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J];世界环境;2007年01期
4 于大伟;;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构建模式[J];经济论坛;2006年11期
5 ;《循环经济法》何时破土而出?[J];绿色视野;2007年09期
6 许仲;;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7 王松涛;;循环经济法之合作机制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年S5期
8 贾庆军;论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构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2期
9 贾庆军;;浅析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构建及我国的借鉴[J];经济前沿;2008年07期
10 贾庆军;;浅析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法的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云;;浅谈日本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及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启示[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王凤佐;;中国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王子灿;;循环经济专项立法:时机尚未成熟——循环经济不等于环境保护[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4 夏少敏;林锡东;;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探析[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唐丽萍;段艳;;贵阳市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与循环型社会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邓禾;王江;;论我国循环经济法的归属[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7 蒋亚娟;;循环经济法:期待被开启的生态“安全阀”[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吴国江;;简论循环经济在煤炭工业中的实现形式[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9 陈贤英;;循环经济法的基本问题探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陈贤英;朱艳艳;;循环经济法的基本问题探析[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纪文;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李建民 陈明;循环经济将步入法制化轨道[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路敦海;金志国:将循环经济纳入法制轨道[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汪夏;人大代表呼吁: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进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5 阮莉珠;中国正在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法[N];上海科技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庆国;节能减排将由自愿进入“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杨宜中;循环经济法草案三审:有望通过[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张兆宜;中国循环经济实践[N];经理日报;2005年
9 张广传;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进程[N];中国企业报;2007年
10 赵杰;循环经济法初审热议奖罚力度:“棒子”要硬,“萝卜”要甜[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丕斌;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转型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成慧;行业协会介入循环经济运行的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邹睿;循环型社会的行政行为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秀艳;多层次环境责任机制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4 邵家瑜;循环型社会我国服装再利用消费特征与推进对策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5 杨蓓;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吕良;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8年
8 张晓燕;循环经济法及其调整方法[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黄雪峰;循环经济法中“个人消费责任”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一萍;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支撑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57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857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