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论环境法目的理念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8-06-01 09:49

  本文选题:环境法 + 可持续发展 ; 参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长期以来,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人类利益中心主义"、"生态利益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等不同的环境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战略,作为环境法目的理念,不仅是因人类生存的选择,而且因其本质属性决定。可持续发展观入宪,创新环境立法,健全救济制度,是可持续发展观作为环境法目的理念的实现路径。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uman beings have gradually formed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values, such as "human interest centralism", "ecological interest central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universally accepted strateg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an idea of environmental law's aim, is determined not only by the choice of human existence, but also by its essential attribu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is the way to realize the aim of environmental law by entering the constitution, innovating the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and perfecting the relief system.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
【分类号】:D922.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国萍;;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解读与制度创新[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吴占英;伊士国;;我国立法的价值取向初探[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曦,陈维春;浅论环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史玉成;;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实基础与制度生成要素——对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孔晓明;;环境知情权概念辨析[J];齐鲁学刊;2008年02期

6 蔡守秋,万劲波,刘澄;环境法的伦理基础:可持续发展观——兼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戴炜;周明;;论信访在中国环境保护制度构建中的作用——兼谈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史玉成;论环境立法的终极目的——兼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陈泉生;论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立法体系的重新架构[J];现代法学;2000年05期

10 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曦;李姜黎;;论我国《土地管理法》精神品格及修缮意见[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2 朱国锋;;论污染源普查与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5期

3 侯国跃;;环境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制度保障[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梁咏;浅谈WTO机制中我国对“绿色壁垒”的因应措施[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1期

5 喻永红;;环境公益诉讼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屈振辉;;论生态文明以及道德与法律支撑[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7 吴真;;企业环境责任确立的正当性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视角[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8 王国征;;“法的价值”与“法的价值取向”概念研究述评[J];东方论坛;2009年06期

9 沈赏;WTO与中国经济法制建设[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罗丽;马鸿雁;;环境立法目的之伦理思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维春;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晓莉;生态犯罪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陶伦康;循环经济立法理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曹锦秋;法律价值的“绿色”转向[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存河;宗教与西部少数民族现代化[D];兰州大学;2008年

6 吕欣;环境刑法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8年

7 王圣礼;论环境法律主体与客体[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庄敬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郑昕;自然保护区绩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田宪臣;协商、适应、行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周艳红;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4期

3 马燕,焦跃辉;论环境知情权[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4 冯敬尧;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5 蔡守秋;论当代环境法学的发展[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龚雄艳;我国应该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J];法学杂志;2001年06期

7 蔡守秋;;环境权初探[J];法学研究资料;1982年02期

8 张璐;论我国环保法律制度框架的重构[J];法学;2004年12期

9 李涛;;法治视野下对信访功能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10 陈娴灵;试论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促进机制[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周;陈玲;徐竟成;;高校环境类专业开设环境法课程的现状及思考[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2 叶小琦;;浅析“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3 张伟;;环境法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1年13期

4 李斌;郑天亮;张凯;;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年08期

5 ;“持续和谐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世界食品饮料巨头百事公司发布其在华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农业发展报告[J];饮料工业;2011年06期

6 程文庆;;探究绿色施工的内涵与研究方向[J];才智;2011年17期

7 李宏勋;关峰;钟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建下黄河三角洲石油工业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河南科学;2011年07期

8 秦鹏;;公共性增进:《环境保护法》修改的一个基础导向[J];绿叶;2011年08期

9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杨素霞;;高职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晁润;;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环境法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2 刘翰聪;;论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属性[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秦天宝;;论环境法在我国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以《清洁生产促进法》为例[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4 刘国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创新[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5 万劲波;;推进环境立法的综合化[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6 皇甫瑞丽;;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企业环境法制建设探讨[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7 付康康;;对环境法修改完善的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8 柯坚;;构筑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治屏障——关于修订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若干思考[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9 徐士英;朱宏传;杨国胜;郑少华;沈建明;王建华;仰炯豪;;上海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法制保障体系研究[A];1999年政府法制研究[C];1999年

10 荣亦建;;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能担负起科教兴国的重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四川记者杨贵全;西部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将召开[N];中国建材报;2009年

2 王树义 1953年生,湖北武汉人。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需要就是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周珂;“天”“地”“人”与人大的环境法[N];法制日报;2010年

4 张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N];重庆日报;2002年

5 郭辉东(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副厅级研究员,区域人才与经济学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N];湖南经济报;2002年

6 记者 孙玉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赵启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贡献力量[N];云南政协报;2003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蒋朝晖;资深环境法专家作顾问[N];中国环境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志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构想[N];重庆日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孙自法;可持续发展战略 凸显四大成效[N];中国改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荣;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时军;环境教育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尹志军;美国环境法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吴椒军;论公司的环境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侯胜田;北京家具企业可持续发展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巩固;环境伦理学的法学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邓曦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唐善茂;广西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生态创新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燕琼;项目融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叶晨;中美矿山土地复垦立法的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赵传朋;论中国环境法的非法典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晓雷;论环境权[D];山东大学;2006年

5 徐凤侠;山东省循环经济立法结构模式和内容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姜津津;论环境法的区域控制原则[D];武汉大学;2004年

7 陈明;论污染者负担费用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王民海;中日环境法调整方法之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陈梦源;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萱;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困境及出路[D];清华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6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96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