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生态红线法律制度的属性探析

发布时间:2018-06-03 09:36

  本文选题:生态红线 + 生态空间 ; 参考:《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生态红线最初是作为一项政策被创制,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法定化,成为"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之一。生态红线具有法律制度的规范效力,生态红线法律制度体系日益完备。作为国土空间管制制度之一,生态红线具有空间特性。生态红线划定和管理都是基于生态系统,生态红线具有生态系统导向。生态红线也具有明显的底线效应,要求人类在开发大自然的过程中不超越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同时生态红线划定的保护空间是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
[Abstract]:The eco-red line was originally created as a polic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vised in 2014 legalizes it and becomes one of the "strictes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s".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has the normative effect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legal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As one of the land space control systems,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ha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The delin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red line are based on ecosystem, and ecological red line is ecosystem oriented.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also has the obvious bottom line effect, which requires that the human beings do not exce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co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nature. Meanwhile, the protection space defined by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is the bottom line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egion.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FX04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GD15CFX07)
【分类号】:D922.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泽,张嘉治,刘辉,王绍斌;生态脆弱区及其恢复技术[J];杂粮作物;2002年04期

2 黄成敏,艾南山,姚建,罗文锋;西南生态脆弱区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3 王永莉;;生态功能区建设中四川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机制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6期

4 尹建锋;仇高喜;;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地质环境效应与评价技术研究[J];神州;2013年30期

5 侯东民;;关于解决西部贫困及生态问题的建议[J];环境保护;2006年08期

6 乔波;严贤春;;四川山地丘陵生态脆弱区治理恢复模式调查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10期

7 侯东民;;中国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现状及展望[J];世界环境;2010年04期

8 李芹;;生态脆弱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2年06期

9 王成超;;基于区域文化在我国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机制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宋崇真;周玉华;;生态脆弱区保护立法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延军平;;论生态义务[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杝紫娥;;花东纵谷北段生态脆弱区与土地利用关系[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3 周小珊;刘宁薇;杨森;;辽西生态脆弱区下垫面变化对夏季温度影响的数值模拟[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林泉;罗琼;陈琳;;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生态脆弱性与资源利用研究[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边;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8年

2 记者 高月英;云南生态“牵一发而动全国”[N];云南政协报;2011年

3 ;凝心聚力共建生态强省[N];安徽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厚新 通讯员 高奇;化工名城的生态谋略[N];淄博日报;2012年

5 记者 梁嘉琳;三部委严禁重点生态功能区违规开发[N];经济参考报;2013年

6 记者 李杨;我区两大型生态环保项目通过论证[N];新疆日报(汉);2013年

7 本报记者 杨毅;甘肃团建议国家给予生态补偿[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泳;生态屏障行动:呼唤绿色陇原[N];甘肃日报;2013年

9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何海狮;强化以人为本的生态文化秩序[N];广西日报;2013年

10 王伟;南宁投资300亿打造“生态市”[N];中国花卉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宗潭;生计资本视野下的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2 洪富艳;中国生态功能区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有斌;生态脆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钰清;苏州市生态红线区域的划定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2 郑婷婷;高平市生态功能保护体系及区域划定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媛媛;云南省生态红线管理法制保障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陈先根;论生态红线概念的界定[D];重庆大学;2016年

5 康玮;我国生态红线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6年

6 李璇;生态脆弱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7 兰岚;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及其现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杨锦滔;长沙市生态市建设与规划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申楠楠;主体功能区背景下甘肃省生态脆弱区发展优化调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

10 石晓丽;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72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1972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