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权的私法救济
发布时间:2021-01-16 06:34
环境权是以环境危机为背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权利,它源于人类对自己和环境关系的重新认识。自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于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以来,环境权作为又一项新的基本人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同时,由于环境民主理念的兴起和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环境权问题也在理论研究方面和立法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如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某些地方性的法律,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中更加明确地指出:“公民有享受良好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但是,即便如此,与一些国家在宪法中创设环境权相比,我国在立法上明显处于滞后状态,而在理论研究上更是由于人们对环境权生成问题的错误理解以及定位上的不准确,形成了环境权与其它环境权利(力)的混淆与错位,特别是关于环境权的救济则鲜有论及,从而导致环境权的救济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实现,并且造成了该权利在运行中的困难。 鉴于此,环境权作为一种新型的基本权利,理应得到多重保护,尤其是私法上的救济。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环境权基本理论研究进行...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
2 环境权概述
2.1 环境权的涵义及种类
2.1.1 环境权的涵义
2.1.2 环境权的种类
2.2 环境权的性质
2.3 环境权的内容
2.3.1 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
2.3.2 参与和监督环境管理的权利
2.4 确立环境权制度的意义
2.5 本章小结
3 环境权的私法救济制度
3.1 环境权私法救济的法理基础
3.1.1 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为其私法救济提供可能性
3.1.2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与环境权侵权损害的私法救济
3.2 环境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3.2.1 环境权侵权行为
3.2.2 损害
3.2.3 环境权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3.3 环境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及救济方式
3.3.1 规则原则
3.3.2 环境权的救济方式
3.4 环境权侵权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
3.4.1 不可抗力
3.4.2 第三人的过错
3.4.3 受害人的过错
3.5 本章小节
4 外国环境权私法救济的现状及其借鉴
4.1 法国
4.1.1 损害赔偿
4.1.2 排除侵害
4.2 德国
4.2.1 干扰侵害的私法救济
4.2.2 水污染侵害的私法救济
4.2.3 德国《环境责任法》
4.3 日本
4.3.1 公害的损害赔偿
4.3.2 公害的排除侵害
4.4 美国
4.4.1 美国判例法中的环境权侵权损害救济
4.4.2 美国《超级基金法》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环境权损害私法救济的现状
5.1 我国环境权损害私法救济的主要法律依据及评价
5.2 我国环境权损害私法救济的主要途径及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环境权损害私法救济的相关建议
6.1 在实体法上应明确规定环境权制度
6.1.1 确立环境权的宪法地位
6.1.2 运用环境保护的民事合同实现排除侵害
6.1.3 将环境自卫权引入环境权侵权损害的救济体系中
6.1.4 在其他实体法律中明确规定环境权
6.2 在程序法上完善相应的环境权救济
6.2.1 环境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大
6.2.2 环境民事诉讼时效的延长
6.3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共同侵权行为民事责任初探[J]. 陈绪赣. 当代法学. 2002(05)
[2]浅论环境权救济实现方式的扩展[J]. 谢伟. 法学杂志. 2002(03)
[3]法律生态化趋势初探[J]. 曹明德. 现代法学. 2002(02)
[4]论环境权[J]. 蔡守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5]城市生态与光污染控制[J]. 杨春宇,刘炜,陈仲林. 城市问题. 2002(02)
[6]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学考察[J]. 张力刚,沈晓蕾. 政治与法律. 2002(01)
[7]环境污染损失赔偿金的计算原则和方法[J]. 郑丕珍. 环境保护. 2001(12)
[8]论公司终止后的环境法律责任[J]. 雷兴虎,邱国红. 法学评论. 2001(06)
[9]关于“利益衡量”的几个法理问题[J]. 胡玉鸿. 现代法学. 2001(04)
[10]不可抗力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免责条件的质疑[J]. 晋海. 当代法学. 2001(07)
本文编号:2980333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
2 环境权概述
2.1 环境权的涵义及种类
2.1.1 环境权的涵义
2.1.2 环境权的种类
2.2 环境权的性质
2.3 环境权的内容
2.3.1 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
2.3.2 参与和监督环境管理的权利
2.4 确立环境权制度的意义
2.5 本章小结
3 环境权的私法救济制度
3.1 环境权私法救济的法理基础
3.1.1 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为其私法救济提供可能性
3.1.2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与环境权侵权损害的私法救济
3.2 环境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3.2.1 环境权侵权行为
3.2.2 损害
3.2.3 环境权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3.3 环境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及救济方式
3.3.1 规则原则
3.3.2 环境权的救济方式
3.4 环境权侵权民事责任的抗辩事由
3.4.1 不可抗力
3.4.2 第三人的过错
3.4.3 受害人的过错
3.5 本章小节
4 外国环境权私法救济的现状及其借鉴
4.1 法国
4.1.1 损害赔偿
4.1.2 排除侵害
4.2 德国
4.2.1 干扰侵害的私法救济
4.2.2 水污染侵害的私法救济
4.2.3 德国《环境责任法》
4.3 日本
4.3.1 公害的损害赔偿
4.3.2 公害的排除侵害
4.4 美国
4.4.1 美国判例法中的环境权侵权损害救济
4.4.2 美国《超级基金法》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环境权损害私法救济的现状
5.1 我国环境权损害私法救济的主要法律依据及评价
5.2 我国环境权损害私法救济的主要途径及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完善我国环境权损害私法救济的相关建议
6.1 在实体法上应明确规定环境权制度
6.1.1 确立环境权的宪法地位
6.1.2 运用环境保护的民事合同实现排除侵害
6.1.3 将环境自卫权引入环境权侵权损害的救济体系中
6.1.4 在其他实体法律中明确规定环境权
6.2 在程序法上完善相应的环境权救济
6.2.1 环境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大
6.2.2 环境民事诉讼时效的延长
6.3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共同侵权行为民事责任初探[J]. 陈绪赣. 当代法学. 2002(05)
[2]浅论环境权救济实现方式的扩展[J]. 谢伟. 法学杂志. 2002(03)
[3]法律生态化趋势初探[J]. 曹明德. 现代法学. 2002(02)
[4]论环境权[J]. 蔡守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5]城市生态与光污染控制[J]. 杨春宇,刘炜,陈仲林. 城市问题. 2002(02)
[6]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学考察[J]. 张力刚,沈晓蕾. 政治与法律. 2002(01)
[7]环境污染损失赔偿金的计算原则和方法[J]. 郑丕珍. 环境保护. 2001(12)
[8]论公司终止后的环境法律责任[J]. 雷兴虎,邱国红. 法学评论. 2001(06)
[9]关于“利益衡量”的几个法理问题[J]. 胡玉鸿. 现代法学. 2001(04)
[10]不可抗力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免责条件的质疑[J]. 晋海. 当代法学. 2001(07)
本文编号:2980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298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