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03:46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到制度的重要成果之一。循环经济要求其法律支持体系中具有公众参与的内容,以保证它在一种“符合正义的秩序中”运行。法律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具有正义和秩序的双重价值,正是这双重价值,回应了循环经济对公众参与的法律需求。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循环经济的利益相关者是每一个普通民众。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其实质在于公众要求在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各种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循环经济中的公众参与并不等同于绿色消费,在此之前公众对资源和技术的决策参与是更为根本的参与形式。循环经济中公众参与的顺利实现,必须借助政府、企业和公众这三个重要主体的共同参与,它不能被理解为公众的单方面的行为,而是系统中的政府和企业,与生活世界中的公众的集体行动,这种行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法律的目的,就在于使这三方的活动都遵循交往理性的要求,以保证这种行动真正成为一种交往活动,而不是一种策略行为。我国的公众参与面临着一系列来自本土语境的挑战。中西方社会结构的根本差异使得公众参与在我国遭遇到一系列困境。我国循环经济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安排可以从资源档案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及与非政府组织...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2章 循环经济对公众参与的法律需求
2.1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产生及其基本概念
2.1.2 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的区别
2.2 循环经济的法律需求
2.2.1 对良好秩序的强烈依赖
2.2.2 对制度化信息流的高度重视
2.2.3 对最广泛参与的内在要求
2.2.4 对话语民主的全新挑战
2.3 国内外立法现状
2.3.1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2.3.2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2.3.3 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2.3.4 欧盟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2.3.5 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现状
2.4 公众参与是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章 公众参与对循环经济的法理支持
3.1 公众参与的缘起及其概念
3.1.1 公众参与的缘起
3.1.2 关于公众参与的概念
3.1.3 公众参与的定位
3.2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动机分析
3.2.1 利益驱动型
3.2.2 信仰驱动型
3.2.3 强制参与型
3.3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
3.3.1 消费参与
3.3.2 技术参与
3.3.3 资源决策参与
3.4 公众参与的法理价值
3.4.1 公众参与的正义价值
3.4.2 公众参与的秩序价值
第4章 法律文化视野下中西方公众参与的对比分析
4.1 多元社会与一统国家:参与主体的生成环境迥异
4.2 社会契约与家国同构:对参与模式理解的巨大差异
4.3 自治与官本位:参与动机的正常与异化
第5章 我国循环经济中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构想
5.1 资源档案制度
5.2 信息公开制度
5.2.1 政府的信息公开
5.2.2 企业的信息公开
5.3 听证制度
5.4 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制度
5.4.1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念
5.4.2 我国非政府组织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064519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
第2章 循环经济对公众参与的法律需求
2.1 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2.1.1 循环经济的产生及其基本概念
2.1.2 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的区别
2.2 循环经济的法律需求
2.2.1 对良好秩序的强烈依赖
2.2.2 对制度化信息流的高度重视
2.2.3 对最广泛参与的内在要求
2.2.4 对话语民主的全新挑战
2.3 国内外立法现状
2.3.1 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2.3.2 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2.3.3 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2.3.4 欧盟的循环经济立法现状
2.3.5 我国关于循环经济的立法现状
2.4 公众参与是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章 公众参与对循环经济的法理支持
3.1 公众参与的缘起及其概念
3.1.1 公众参与的缘起
3.1.2 关于公众参与的概念
3.1.3 公众参与的定位
3.2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动机分析
3.2.1 利益驱动型
3.2.2 信仰驱动型
3.2.3 强制参与型
3.3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
3.3.1 消费参与
3.3.2 技术参与
3.3.3 资源决策参与
3.4 公众参与的法理价值
3.4.1 公众参与的正义价值
3.4.2 公众参与的秩序价值
第4章 法律文化视野下中西方公众参与的对比分析
4.1 多元社会与一统国家:参与主体的生成环境迥异
4.2 社会契约与家国同构:对参与模式理解的巨大差异
4.3 自治与官本位:参与动机的正常与异化
第5章 我国循环经济中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构想
5.1 资源档案制度
5.2 信息公开制度
5.2.1 政府的信息公开
5.2.2 企业的信息公开
5.3 听证制度
5.4 非政府组织的相关制度
5.4.1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概念
5.4.2 我国非政府组织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064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06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