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我国环境行政救济制度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1-03-30 08:58
环境行政救济是指国家通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方式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所给予的权利救济。WTO协定和协议的大部分内容和规则都是约束和规范成员方政府的行为特别是行政行为的,涉及WTO协定和协议的争议最终都会归结到对某个成员方的贸易政策和措施的争议,而建立相应的环境行政救济制度以保障WTO各项协议和规则的实施是WTO协定和协议的一个重要的要求,也是行政法治的要求。因此,加入WTO不能不关注我国的环境行政救济制度如何与WTO的规则接轨的问题。 我国现行环境救济制度与WTO的规则和原则体系有不少冲突和不符之处,加入WTO,迫切要求对环境行政救济立法、执法、主体资格、环境行政终局裁决权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顺应WTO对我国现代法制建设的要求。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环境行政救济制度概述
1.1 我国环境行政救济制度概念和特点
1.2 环境行政救济的内容
1.2.1 环境行政复议
1.2.1.1 环境行政复议的概念
1.2.1.2 环境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2.1.3 环境行政复议的特征
1.2.2 环境行政诉讼
1.2.2.1 环境行政诉讼的概念
1.2.2.2 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则
1.2.2.3 环境行政诉讼的特征
1.3 环境行政救济的功能
1.3.1 保护公民权
1.3.2 监督行政权
1.3.3 提高行政效能
2 WTO对我国环境行政救济制度的挑战
2.1 立法滞后于实践,制约了环境行政救济的开展
2.1.1 关于抽象行政行为侵权的救济问题
2.1.2 关于环境行政救济的法律适用问题
2.1.3 关于环境行政行为公定力问题
2.1.4 关于申请环境行政救济的主体资格问题
2.1.5 关于环境行政终局裁决权问题
2.2 体制设置缺少科学理论的支撑,阻碍了环境行政救济的运作
2.2.1 非独立的体制设置,使环境行政救济缺乏客观的公正性
2.2.2 案件管辖的局限性及行政干预,顿挫了相对方寻求救济的热情和积极性
3 WTO与我国行政环境救济制度的改革
3.1 完善环境救济法律法规
3.1.1 通过国内立法稳妥地解决协定和协议的国内实施问题
3.1.2 必须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统一的环境行政程序,并尽快出台行政程序法
3.1.3 加强环境行政救济立法
3.1.4 加大环境行政法规、规章的透明度,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
3.2 设立环境法庭保持独立性
3.3 设置环境裁判机构
3.4 建立公益救济制度
3.4.1 公益救济制度的概念
3.4.2 我国公益救济制度的构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09252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环境行政救济制度概述
1.1 我国环境行政救济制度概念和特点
1.2 环境行政救济的内容
1.2.1 环境行政复议
1.2.1.1 环境行政复议的概念
1.2.1.2 环境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1.2.1.3 环境行政复议的特征
1.2.2 环境行政诉讼
1.2.2.1 环境行政诉讼的概念
1.2.2.2 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则
1.2.2.3 环境行政诉讼的特征
1.3 环境行政救济的功能
1.3.1 保护公民权
1.3.2 监督行政权
1.3.3 提高行政效能
2 WTO对我国环境行政救济制度的挑战
2.1 立法滞后于实践,制约了环境行政救济的开展
2.1.1 关于抽象行政行为侵权的救济问题
2.1.2 关于环境行政救济的法律适用问题
2.1.3 关于环境行政行为公定力问题
2.1.4 关于申请环境行政救济的主体资格问题
2.1.5 关于环境行政终局裁决权问题
2.2 体制设置缺少科学理论的支撑,阻碍了环境行政救济的运作
2.2.1 非独立的体制设置,使环境行政救济缺乏客观的公正性
2.2.2 案件管辖的局限性及行政干预,顿挫了相对方寻求救济的热情和积极性
3 WTO与我国行政环境救济制度的改革
3.1 完善环境救济法律法规
3.1.1 通过国内立法稳妥地解决协定和协议的国内实施问题
3.1.2 必须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统一的环境行政程序,并尽快出台行政程序法
3.1.3 加强环境行政救济立法
3.1.4 加大环境行政法规、规章的透明度,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
3.2 设立环境法庭保持独立性
3.3 设置环境裁判机构
3.4 建立公益救济制度
3.4.1 公益救济制度的概念
3.4.2 我国公益救济制度的构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09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109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