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河长制的机制创新与路径完善——基于Z省W市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4 11:3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河长制作为水环境行政治理模式的制度创新,在促进水环境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从Z省W市的县域实践出发,解读基层河长制运作的具体做法,分析当前河长制的制度优势与现实困境,提出完善河长制的路径在于构建体现协商民主、多元主体参与的公共治理机制,具体分为司法、政府及社会三个层面推动形成多元联动治理格局,实现治理常态化。 

【文章来源】: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17(02)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溯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河长制的内涵解读
    (一)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含义
    (二) 河长制的演进路径
    (三)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河长制的制度趋向
二、实践反思:W市河长制的运行机制的实践
    (一) 主要做法
        1.制订总体规划。
        2.建立三级河长体系。
        3.注重督考保障实效。
    (二) 制度优势
        1.多主体参与。
        2.多环节支撑。
        3. 多渠道监督。
    (三) 现实困境
        1.立法供给不足。
        2.考核机制不健全。
        3.问责机制缺乏科学性。
        4. 资源配置不合理。
        5.多元治理机制尚未形成。
三、多元联动:河长制的完善路径
    (一) 司法层面
        1.完善法律法规。
        2.推广公益诉讼。
        3. 加大刑事打击力度。
    (二) 政府层面
        1.细化考核问责机制。
        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3. 建立部门联动执法机制。
    (三) 社会层面
        1. 强化宣传引导。
        2.拓宽参与渠道。
        3.构筑网络治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法视角下河长制的法律机制建构思考[J]. 刘超.  环境保护. 2017(09)
[2]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J]. 朱玫.  环境保护. 2017(Z1)
[3]“河长制”:制度形态与创新趋向[J]. 黄爱宝.  学海. 2015(04)
[4]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J]. 吴汉东.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05)
[5]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 李放.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6]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J]. 包心鉴.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4(01)
[7]纠缠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河长”制:制度逻辑与现实困局[J]. 刘超,吴加明.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2(04)
[8]“河长制”的环境法思考[J]. 何琴.  行政与法. 2011(08)
[9]河长制:制度创新破解治污困局——访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于红霞[J]. 吴长勇.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11)



本文编号:3229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29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