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环境损害赔偿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6 20:40
环境损害赔偿是对环境破坏行为的一种惩戒,是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环境损害赔偿为主题的核心及以上期刊文献作为原始数据,结合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文献数据的处理,从年度发文数量、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并展开分析。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发文数量逐年上升;研究热点集中在环境损害评估研究、赔偿制度立法研究、环境侵权研究和赔偿救济方式研究四个方面;学者间不同机构合作较少、联系强度低。最后提出以跨领域环境损害赔偿研究、探索社会化赔偿救济方式、公私救济模式的立法衔接以及环境侵权争议的研究等未来研究方向。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9(0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环境损害赔偿研究文献
发文作者的贡献促进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发文作者,特别是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及学科领域中的作者合作网络结构,可以反映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及合作关系。利用CiteSpace生成1989-2019环境损害赔偿研究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图2),图谱显示了发文数量大于两篇的作者合作情况。图2中共有34个节点,节点越大表示该作者在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发文数量越多;作者节点间连线有25条,网络密度为0.044 6,线条数量和粗细反映合作作者的数量和强度。第一作者发文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发文量排在前两位的作者分别是於方(8篇)和刘倩(6篇),是环境损害赔偿和评估领域的重要研究学者。发文总数量3篇及以上的专家学者共计5人,分别是张梓太、王金南、牛坤玉、吕忠梅和李晨光,他们的发文量占统计数据的6.3%,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统计显示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有33人,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11%,表明在环境损害赔偿领域核心作者群贡献较大。
对科技论文而言,关键词体现论文核心内容的研究重点,可通过利用论文的关键词及文献计量工具绘制出的共现关系知识图谱,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知识结构与关联[21]。共词聚类分析法是以共词出现的频次为基础,以聚类统计方法将样本文献中众多关键词之间的复杂网状关系简化为条目较少的若干共词类群,进而展开可视化数据分析[22]。本研究以1989-2019年环境损害赔偿主题相关的文献数据构建关键词知识网络图谱来分析研究热点与现状。首先将收集到的数据规范化处理为WOS类型的数据,导入CiteSpace计量软件,设置参数切片为1年,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共现网络,剪切方法为寻径(Pathfinder + Pruning sliced networks),进行修剪节点之间的连线,筛选每个时间切片排名前30(Top 30 per slice)的数据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3),采取K类中心聚类方法与潜语义索引算法(LSI算法),对图谱进行调整与美化得到环境损害赔偿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知识图谱中出现的节点代表了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该研究在此领域内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相关关系;每个节点由年轮构成,颜色深浅代表着时间的由远及近,年轮厚度代表了该时段内关键词出现的频次[23]。图3知识图谱中包含了56个节点、57条连线。利用CiteSpace统计共现频次前10的关键词(表1),这些研究热点词汇表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内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之主体制度[J]. 楚道文,唐艳秋. 政法论丛. 2019(05)
[2]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态势分析[J]. 王立盟,孟浩.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3)
[3]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因果关系认定探析[J]. 陈小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宪法解释的视角[J]. 陈海嵩. 东方法学. 2018(06)
[5]生态环境损害:从科学概念到法律概念[J]. 南景毓. 河北法学. 2018(11)
[6]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原则及其改进[J]. 蔡守秋,张毅. 中州学刊. 2018(10)
[7]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承担方式[J]. 刘鹏. 西部法学评论. 2018(04)
[8]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究综述[J]. 於方,张衍燊,赵丹,徐伟攀,齐霁,刘静. 中国司法鉴定. 2017(05)
[9]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金的法律制度构建[J]. 于文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10]公共环境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建设[J]. 赵旭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
本文编号:3252046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9(01)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环境损害赔偿研究文献
发文作者的贡献促进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发文作者,特别是高产作者的发文量及学科领域中的作者合作网络结构,可以反映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及合作关系。利用CiteSpace生成1989-2019环境损害赔偿研究作者合作共现图谱(图2),图谱显示了发文数量大于两篇的作者合作情况。图2中共有34个节点,节点越大表示该作者在环境损害赔偿领域的发文数量越多;作者节点间连线有25条,网络密度为0.044 6,线条数量和粗细反映合作作者的数量和强度。第一作者发文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发文量排在前两位的作者分别是於方(8篇)和刘倩(6篇),是环境损害赔偿和评估领域的重要研究学者。发文总数量3篇及以上的专家学者共计5人,分别是张梓太、王金南、牛坤玉、吕忠梅和李晨光,他们的发文量占统计数据的6.3%,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统计显示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有33人,发文量占论文总数的11%,表明在环境损害赔偿领域核心作者群贡献较大。
对科技论文而言,关键词体现论文核心内容的研究重点,可通过利用论文的关键词及文献计量工具绘制出的共现关系知识图谱,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知识结构与关联[21]。共词聚类分析法是以共词出现的频次为基础,以聚类统计方法将样本文献中众多关键词之间的复杂网状关系简化为条目较少的若干共词类群,进而展开可视化数据分析[22]。本研究以1989-2019年环境损害赔偿主题相关的文献数据构建关键词知识网络图谱来分析研究热点与现状。首先将收集到的数据规范化处理为WOS类型的数据,导入CiteSpace计量软件,设置参数切片为1年,选择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共现网络,剪切方法为寻径(Pathfinder + Pruning sliced networks),进行修剪节点之间的连线,筛选每个时间切片排名前30(Top 30 per slice)的数据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3),采取K类中心聚类方法与潜语义索引算法(LSI算法),对图谱进行调整与美化得到环境损害赔偿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知识图谱中出现的节点代表了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该研究在此领域内所受到的关注程度;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相关关系;每个节点由年轮构成,颜色深浅代表着时间的由远及近,年轮厚度代表了该时段内关键词出现的频次[23]。图3知识图谱中包含了56个节点、57条连线。利用CiteSpace统计共现频次前10的关键词(表1),这些研究热点词汇表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内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之主体制度[J]. 楚道文,唐艳秋. 政法论丛. 2019(05)
[2]基于文献计量的生态文明评价研究态势分析[J]. 王立盟,孟浩.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3)
[3]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因果关系认定探析[J]. 陈小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宪法解释的视角[J]. 陈海嵩. 东方法学. 2018(06)
[5]生态环境损害:从科学概念到法律概念[J]. 南景毓. 河北法学. 2018(11)
[6]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原则及其改进[J]. 蔡守秋,张毅. 中州学刊. 2018(10)
[7]论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承担方式[J]. 刘鹏. 西部法学评论. 2018(04)
[8]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究综述[J]. 於方,张衍燊,赵丹,徐伟攀,齐霁,刘静. 中国司法鉴定. 2017(05)
[9]论我国生态损害赔偿金的法律制度构建[J]. 于文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5)
[10]公共环境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建设[J]. 赵旭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
本文编号:3252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5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