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污染源控制的法律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18:20
滇池的富营养化归根结底是流域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质引起的。因此,实现对滇池污染源的控制,法律对人的相关环境行为的规制是非常重要的。但就目前正在实施的法律措施来说,要达到有效控制滇池污染源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法律调节手段的运用和法律机制构建的角度来探讨实现有效控制滇池污染源的法律对策。 文章的结构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分析内容及分析结果如下: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按滇池水体污染源的分类,对滇池水污染防治措施以及滇池水污染防治中所采用的具体法律调节手段及其实际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展开论述。第二章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太湖、琵琶湖与滇池的污染状况及其控制措施进行比较,得出对滇池污染源控制的可借鉴之处:1、点源污染控制的市场化经济调节措施及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保障;2、面源污染控制需要健全管理程序及对具体控制措施加以规范。第三章是从总体上对滇池污染源控制的整个法律体系给予关注。采用法理学、立法学及环境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方法,从立法、执法和公民环境意识三个方面来论述滇池污染源控制现有法律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构想。第四章从污染行为实施前的预防机制,实施...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滇池污染源概述及其控制措施评价
1.1 滇池及入湖河道污染概述
1.2 主要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评价
1.2.1 点污染源控制
1.2.1.1 产业结构调整
1.2.1.2 清洁生产
1.2.1.3 浓度控制与达标排放制度
1.2.1.4 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1.2.1.5 排污收费制度
1.2.1.6 水价改革
1.2.1.7 建立、改造排水管网
1.2.2 面污染源控制
1.2.2.1 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控制
1.2.2.2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控制
1.2.2.3 分散排放的污、废水
1.2.3 内污染源控制
第二章 滇池与国内外湖泊污染防治的比较
2.1 国内湖泊污染的防治——以太湖为例
2.1.1 流域内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
2.1.2 入湖污染物及水质状况
2.1.3 污染源控制措施
2.2 国外湖泊污染的防治——以日本琵琶湖为例
2.2.1 琵琶湖流域内自然地理状况
2.2.2 琵琶湖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2.2.3 琵琶湖的污染源控制措施
2.3 滇池与太湖、琵琶湖的比较结论
2.4 对滇池污染源控制的启示
第三章 滇池污染源控制的法律现状及对策探讨
3.1 立法现状及对策
3.1.1 滇池保护呼唤地方立法
3.1.2 加强地方立法的可能性
3.1.3 立法项目构想
3.2 滇池污染源控制的执法现状研究
3.2.1 综合执法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
3.2.2 滇池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组建后的执法特点
3.2.3 综合行政执法的困境
3.2.4 提高执法水平,强化综合行政执法职能
3.3 公民参与滇池保护的意识与行为动机分析
3.3.1 滇池流域公民环境意识的特征
3.3.2 公民环保行为的动机分析
3.3.3 促成公民环保行为的对策
第四章 构建滇池污染源控制的法律机制
4.1 污染的预防机制
4.1.1 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4.1.2 综合决策制度
4.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1.4 “三同时”制度
4.2 污染行为的规制机制
4.2.1 环境标准对人的行为的规制
4.2.2 行政许可制度
4.2.3 行为限制机制
4.2.4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4.3 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
4.3.1 现场检查制度
4.3.2 防治污染设施管理制度
4.3.3 公众参与机制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95537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滇池污染源概述及其控制措施评价
1.1 滇池及入湖河道污染概述
1.2 主要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评价
1.2.1 点污染源控制
1.2.1.1 产业结构调整
1.2.1.2 清洁生产
1.2.1.3 浓度控制与达标排放制度
1.2.1.4 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1.2.1.5 排污收费制度
1.2.1.6 水价改革
1.2.1.7 建立、改造排水管网
1.2.2 面污染源控制
1.2.2.1 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控制
1.2.2.2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控制
1.2.2.3 分散排放的污、废水
1.2.3 内污染源控制
第二章 滇池与国内外湖泊污染防治的比较
2.1 国内湖泊污染的防治——以太湖为例
2.1.1 流域内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
2.1.2 入湖污染物及水质状况
2.1.3 污染源控制措施
2.2 国外湖泊污染的防治——以日本琵琶湖为例
2.2.1 琵琶湖流域内自然地理状况
2.2.2 琵琶湖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2.2.3 琵琶湖的污染源控制措施
2.3 滇池与太湖、琵琶湖的比较结论
2.4 对滇池污染源控制的启示
第三章 滇池污染源控制的法律现状及对策探讨
3.1 立法现状及对策
3.1.1 滇池保护呼唤地方立法
3.1.2 加强地方立法的可能性
3.1.3 立法项目构想
3.2 滇池污染源控制的执法现状研究
3.2.1 综合执法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
3.2.2 滇池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组建后的执法特点
3.2.3 综合行政执法的困境
3.2.4 提高执法水平,强化综合行政执法职能
3.3 公民参与滇池保护的意识与行为动机分析
3.3.1 滇池流域公民环境意识的特征
3.3.2 公民环保行为的动机分析
3.3.3 促成公民环保行为的对策
第四章 构建滇池污染源控制的法律机制
4.1 污染的预防机制
4.1.1 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4.1.2 综合决策制度
4.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1.4 “三同时”制度
4.2 污染行为的规制机制
4.2.1 环境标准对人的行为的规制
4.2.2 行政许可制度
4.2.3 行为限制机制
4.2.4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4.3 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
4.3.1 现场检查制度
4.3.2 防治污染设施管理制度
4.3.3 公众参与机制
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95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29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