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环保NGO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7 19:03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的转变,社会治理结构也由“政府-市场”二元模式向“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结构的过渡。其中,民间组织作为“社会第三部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已经比肩政府和市场。民主理论的发展深入到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便促生公民结社组成环保NGO。环保NGO作为民间组织的重要分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环保NGO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弥补政府、市场失灵,整合民众资源,参与环境保护,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和世界环境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其在特定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学术界和法律实践的认同。环保NGO在获得实质合法性(正当性)的价值基础上,其健康发展当然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各国纷纷立法以保障环保NGO的法律主体地位。在我国转型社会背景下,立法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环保NGO发展的同时,由于控制管理价值取向的保守引导,现行法律已经束缚了环保NGO的发展,不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环境利益诉求。如果说一个具有实质合法性的现象和行为不具有形式合法性反映了法律制度存在滞后性的话,那么当一种法律制度已经限制或者阻碍正当性现象和行为时,那就...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从一个案例出发
    二、目前研究状况综述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环保 NGO 法律保障的必要性
    第一节 环保 NGO 概述
        一、民间组织(NGO)
        二、环保 NGO
    第二节 环保 NGO 法律保障的必要性
        一、环保 NGO 的作用和影响
        二、环保 NGO 法律保障的必要性
第二章 环保 NGO 法律保障存在的法律困境
    第一节 环保 NGO 的法律地位困境
        一、双重许可制度的规定
        二、注册资金额的限制
        三、非竞争性制度和限制分支制度
    第二节 经费保障制度的缺失
        一、政府资助制度的缺失
        二、社会捐赠制度不完善
        三、经营性收入保障制度的缺失
    第三节 培育监管制度的缺失
        一、监管制度问题
        二、执法成本问题
    第四节 环保制度中环保 NGO 参与制度的缺失
        一、环境权与公众参与制度的缺失
        二、环保 NGO 参与环保权利制度的缺失
        三、环保 NGO 诉讼资格的缺失
第三章 环保 NGO 法律保障的立法建议
    第一节 确立民间组织的合法地位
        一、确立“培育服务”的法律原则
        二、改革现行民间组织登记制度
    第二节 建立政府资助制度
        一、直接资助制度
        二、间接资助制度
    第三节 确立环境权和环保 NGO 的诉讼权利制度
        一、明确公民的环境权
        二、明确环保 NGO 参与环保的具体权利
        三、明确环保 NGO 的起诉资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间环保组织与生态社区建设[J]. 肖晓春,蔡守秋.  生态经济. 2006(07)
[2]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究综述[J]. 刘红梅,王克强,郑策.  甘肃社会科学. 2006(04)
[3]国外民间环保组织发展对我们的启示[J]. 巩英洲.  社科纵横. 2006(06)
[4]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生存现状及发展[J]. 刘逢,王锐兰,楚俊.  云南社会科学. 2006(01)
[5]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的三大不利性制度因素分析[J]. 王晨.  社会科学. 2005(10)
[6]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J]. 谢海定.  法学研究. 2004(02)
[7]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中心[J]. 李艳芳.  浙江社会科学. 2004(02)
[8]中国民间组织的现状与相关政策建议[J]. 王名,陶传进.  中国行政管理. 2004(01)
[9]论第三部门与公共权力的关系[J]. 刘星.  江海学刊. 2003(03)
[10]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J]. 何艳梅.  环境保护. 2002(12)

硕士论文
[1]论民间环保组织的法律规制[D]. 赵君.河海大学 2005
[2]论环保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定位[D]. 陈建勋.武汉大学 2004
[3]对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法学分析[D]. 吴琼.华东政法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306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306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