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法律障碍与完善对策

发布时间:2017-05-13 19:01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的法律障碍与完善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人类在过度开发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进行能源消耗的同时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人类毫不顾忌地持续而又沉重的伤害大自然,最终导致了环境严重污染,长此以往,我们的后代最终将吞食前人种下的恶果。直到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才逐步关注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利用市场手段去控制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其中科斯定理为碳排放权交易建立了理论基础。1997年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深厚意义的法律文书——《京都议定书》——诞生。《京都议定书》的出现,成就了一种具有市场化特征的减排机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京都议定书》后,各国随即形成了不同交易方式、不同类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纵观我国,目前已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二者的关系是必然的。但是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起步较晚,与欧洲国家在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相比稍嫌滞后。为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从2008年起,我国尝试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二级市场,成立了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交易平台。但是,目前中国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活动主要以自愿性及项目性形式为主,并未实施以强制性减排义务为前提的总量控制及交易模式(CapTrade)。目前已踏入后京都时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未能就碳排放减排目标以及中国是否该列入负有减排义务的名单达成一致性意见。笔者认为中国以自愿性及项目形式为主要发展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着很多不稳定性及被动性,现在正当时机去建立以总量控制及交易模式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本论文旨在明确目前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障碍,通过借鉴发展较快且已相当成熟的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计划(RGGI)的操作模式,参考以往国外历年来累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继而探索、建立适合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承担起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应有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为解决全球气候暖化问题作出最大贡献。
【关键词】: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完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12
  • 1.1 研究的背景8
  • 1.2 文献综述8-11
  • 1.2.1 碳排放权的属性9-10
  • 1.2.2 建设碳排放交易制度方面10
  • 1.2.3 建设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10
  • 1.2.4 会计学方面10-11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第2章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形成12-20
  • 2.1 碳排放权交易的诞生12
  • 2.2 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渊源12-13
  • 2.3 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13-14
  • 2.4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14-20
  • 2.4.1 环境容量的确定15-16
  • 2.4.2 初始碳排放权配置16
  • 2.4.3 初始交易价格核定16-17
  • 2.4.4 获批碳排放权及登记17-18
  • 2.4.5 实施碳排放权二级市场交易18
  • 2.4.6 监督碳排放权交易机制18
  • 2.4.7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8-20
  • 第3章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现状与不足20-30
  • 3.1 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20-24
  • 3.1.1 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状况20-21
  • 3.1.2 碳排放权交易的准入规则21-22
  • 3.1.3 碳排放权交易的程序22-23
  • 3.1.4 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机构23
  • 3.1.5 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制度23-24
  • 3.2 碳排放权交易的不足24-30
  • 3.2.1 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条件尚不具备24-26
  • 3.2.2 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参与度不高26-27
  • 3.2.3 政策与立法不协调,制度缺失明显27-28
  • 3.2.4 环境管理行政体制缺乏统一性28-29
  • 3.2.5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相关会计处理的问题29-30
  • 第4章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状况与启示30-37
  • 4.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及现况30-32
  • 4.1.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起源30-31
  • 4.1.2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三个实施阶段31-32
  • 4.1.3 欧盟碳排放交易的监测与惩罚机制32
  • 4.2 美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及现况32-35
  • 4.2.1 美国应对气候变化之建设及立法背景33
  • 4.2.2 美国排放权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33-34
  • 4.2.3 美国区域性排放交易体系34-35
  • 4.3 国外碳排放权交易的启示35-37
  • 4.3.1 创造碳排放的稀缺性,强化环境资源的商品特性35
  • 4.3.2 碳排放权交易立法的必要性35-36
  • 4.3.3 以重点排污行业作试点36
  • 4.3.4 重罚超额排放企业36-37
  • 第5章 完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建议37-41
  • 5.1 完善排放权交易的相关法规制度37-38
  • 5.2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38-39
  • 5.3 完善环境管理行政体制39
  • 5.4 建立科学、完备的环境监测系统39-40
  • 5.5 建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40-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7
  • 个人简历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宪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可行性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金桩;华晓龙;;建设我区排放权交易机构的思考[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0年08期

3 李勋;;发达国家及地区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晓中;刘光;;论我国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J];理论学刊;2011年02期

5 李岑;;国际背景下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6 刘双舟;;关于首都环境圈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思考[J];新视野;2011年04期

7 李炯;;先行先试省内碳排放权交易[J];浙江经济;2011年18期

8 谭婷莉;;试论推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对策[J];经济视角(下);2011年11期

9 蔺启良;魏良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方式选择[J];商业时代;2011年35期

10 吴迪;潘静;;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探讨[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文娟;周晨光;姚立英;;关于我国实行碳排放权交易的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刘伯酉;;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沫茹;王化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完善[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芬;;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细康;曾云敏;王丽娟;石宝雅;吴大磊;龙辉;;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设计的本土化改造[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3年

7 孙可娜;凌得曦;;低碳经济格局下我国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兼论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的战略谋划[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8 蒋亚娟;徐以祥;;论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机制:以气候变化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王守雷;高宇;;浅析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沈军;日本企业大做二氧化碳排放权生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记者 庞晓敏 陈t,

本文编号:363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63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