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婚姻权益中房产利益受损的法律救济研究
本文关键词:妇女婚姻权益中房产利益受损的法律救济研究
【摘要】:《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公布实施,颠覆了人们内心传统的婚姻观,有人说,这是保护男女平等权利的一项重大举措,体现了公平原则,使我国婚姻法向契约型逐步迈进。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以下简称为《解释(三)》)的公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财产归属权利更加明确的规定,促进当代女性更加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立足于我国千百年来婚姻传统中的习俗,《解释(三)》的规定尤其是其中关于房产问题的规定又从不同程度对妇女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有鉴于此,本文从对于《解释(三)》中有关房产归属制度的分析入手,具体阐述《解释(三)》中有关规定对妇女权利的保护的不周之处,从法的理论层面进行讨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本文共四个部分,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部分具体阐释现代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各种情况对婚姻家庭关系的影响,分析《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出台背景及积极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解释(三)》出台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及对社会的影响,为进一步讨论其中有关房产的规定对女性权利的保护的不周之处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对婚姻法《解释(三)》中有关房产归属问题的规定解读,并结合具体的社会现象,立足于我国的社会现实,明确婚姻法中有关财产的规定与一般财产法的关系,具体分析对女性权利的保护的不周之处。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的对于女性权利保护不周的分析,对女性婚姻权益中房产利益受损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救济建议。
【关键词】:婚姻法解释(三) 女性权利 房产归属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引言6-7
- 第一章 《解释(三)》出台所引发的社会问题7-11
- 第一节 《解释(三)》的出台背景及其展现的积极意义7-9
- 一、出台背景7-8
- 二、展现的积极意义8-9
- 第二节 《解释(三)》尤其是房产归属方面所引发的巨大社会问题9-11
- 第二章 《解释(三)》房产归属规定对女性权利侵害的法理分析11-18
- 第一节 有关父母出资购房权属认定及分析11-13
- 第二节 有关一方婚前贷款购房的权属认定及分析13-15
- 第三节 婚姻法的财产规定不同于一般财产法15-18
- 一、婚姻法与一般财产法关于房产规定的界限15-16
- 二、《解释(三)》与婚姻法的冲突16-18
- 第三章 妇女婚姻权益中有关房产利益的保护建议18-24
- 第一节 基本价值取向方面的完善18-20
- 一、明确婚姻法与一般财产法的适用原则18
- 二、注重对夫妻中弱势一方的保护18
- 三、以维护夫妻利益作为房产权属认定的根本出发点18-19
- 四、 从立法中实现对女性婚姻权益之房产利益的特别保护19-20
- 第二节 具体制度方面的完善20-24
- 一、明确界定家务劳动价值以弥补妇女婚姻权益中房产利益的损失20-21
- 二、建立离婚扶养制度以弥补妇女婚姻权益中房产利益的损失21-22
- 三、特别保护农村妇女在房产利益方面的婚姻权益22-24
- 结语24-25
- 参考文献25-27
- 后记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芳;确认婚姻无效应正确适用法律[J];中国民政;2001年02期
2 薛宁兰;婚姻无效制度论——从英美法到中国法[J];环球法津评论;2001年02期
3 林惠俗;在推动婚姻家庭进步中有所为[J];中国妇运;2001年08期
4 陈高英;我国社会主义婚姻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福州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5 魏清沂;由婚姻的概念纷争引起的关于婚姻的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孙明先;不适法婚姻条件的比较研究[J];河北法学;2002年04期
7 何骏;对爱情婚姻基础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8 邹国雄;婚姻——契约的制度化[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巫昌祯,李忠芳;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通则一章的具体设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张平宇;;构筑文明进步的婚姻价值理念和婚姻家庭关系[J];重庆行政;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向东;;战后日本婚姻家庭的变化[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4 韦国民;;试论布依族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发展趋势[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周宗贤;;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7 樊雅丽;;沟通与和谐——性在婚姻中的伦理探究[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雪梅;;我国女性婚姻质量的提高与法律的关系[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常岚;;西南地区婚姻挤压现象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婚姻与家庭》杂志主编 樊爱国;媒体与婚姻家庭宣传[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李军峰;对女性婚姻和就业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人口报;2003年
3 子浣;婚姻的三大危险期[N];广东科技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夏云秋 王艳丽;中年妇女 打好“婚姻保卫战”[N];吉林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毛健生;婚姻功能弱化衍生诸多社会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南方;婚姻幸福与经济的关系[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张萃萍 王勤;婚姻与家庭:恩格斯的启示[N];学习时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马莉莉;结婚时,不一定懂得婚姻[N];浙江日报;2004年
9 马莉莉;用心沟通,让婚姻一路走好[N];浙江日报;2004年
10 记者 金勇;适当治疗可拯救婚姻[N];中国妇女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龚恒超;接续传统与时代嬗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金眉;唐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初论——兼与西方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4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娟;婚姻契约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陈宏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韩冬冬;宋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述论[D];安徽大学;2010年
4 张祺炜;藏族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变迁与调适[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董芳宁;网络婚姻的法律规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韩亚林;婚姻要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杨柳;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8 李常枫;当代中国婚姻家庭和谐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雅梅;汉代婚姻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仲玉虹;用契约解析婚姻[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08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00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