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人身安全保护令 行为保全 申请条件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摘要】:家庭暴力作为国际热点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国。尤其近几年来,家庭暴力的发生率日益升高。2015年以前,我国在反家庭暴力方面起步较晚,也没有专门立法,相关法律规定也散现于各部门法之中,导致在家庭暴力防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虽然为了指导司法实践,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公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在指南中,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次对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申请条件、签发条件等做出了规定,为签发人身安全保护裁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受该指南性质所限,法官不能直接援引指南作为判决或裁定的依据。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行为保全,人身安全保护令作为行为保全的一种具体体现,在立法上被肯定。但是由于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于行为保全的规定过于原则,在司法实践上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为了完善我国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律体系,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但是纵观家庭暴力的相关规定,可以发现,对于如何界定家庭暴力、如何确定受害人的范围等等相关问题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在具体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机关等相关问题,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通过对我国现有的有关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说明,列举国内专家学者对于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相关观点,并介绍国外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中值得借鉴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对如何完善我国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提供一些建议。本文以法律条文为依托,通过列举案例来印证由于立法不足所导致的司法实践遇阻的情况。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总计约两万五千字。第一部分是对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进行概括论述。从理论层面上,对相关的基础概念做出了界定,例如家庭暴力的概念及危害性,针对何为人身安全保护令及其性质做出了说明,强调了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外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法及实践状况。笔者选取了在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设计上较为完善的国家,从立法的相关规定到相关司法实践的做法都进行了说明。通过综合分析域外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发展趋势,归纳出适合我国需要的经验启示。第三部分从介绍我国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入手,介绍了有关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沿革。对比了《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前后,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情况的变化,肯定了《反家庭暴力法》取得的成就,但是通过分析案例,也发现了现存的法律规定中存在的不足,例如家庭暴力的界定过于片面、代为申请人范围过于狭窄、人身安全保护令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应有的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措施、并且在如何执行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规定上也有所欠缺。第四部分是关于我国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完善。针对笔者在第三部分提出的部分欠缺提出了了相关的完善建议,如扩大代为申请人范围,制定有利于受害人的证据规则、补充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合理规定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类型和有效期、细化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变更与撤销条件等等。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针对家庭暴力防治的专门立法,关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相关规定也开始实施,但是纵观《反家庭暴力法》全文,笔者认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相关制度还存在部分问题。
【关键词】:家庭暴力 人身安全保护令 行为保全 申请条件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5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3-15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本文的创新点13-15
- 2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概述15-23
- 2.1 家庭暴力的界定及其危害15-18
- 2.1.1 家庭暴力的界定15-17
- 2.1.2 家庭暴力的危害17-18
- 2.2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界定18-20
- 2.2.1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含义与特征18-19
- 2.2.2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性质19-20
- 2.3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意义20-23
- 2.3.1 体现了国家公权力对家庭关系的适度干预21
- 2.3.2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21
- 2.3.3 为受害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救济途径21-23
- 3 国外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法及实践考察23-30
- 3.1 国外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法及实践23-28
- 3.1.1 美国的相关立法及实践23-25
- 3.1.2 加拿大的相关立法及实践25-27
- 3.1.3 英国的相关立法及实践27-28
- 3.2 国外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28-30
- 3.2.1 国外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发展趋势28-29
- 3.2.2 国外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保护令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9-30
- 4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分析30-39
- 4.1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立法及其发展30-31
- 4.1.1 《民事诉讼法》修订前的相关规定30
- 4.1.2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30
- 4.1.3 《反家庭暴力法》中的相关规定30-31
- 4.2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司法实践现状分析31-34
- 4.2.1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31-33
- 4.2.2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的典型案例33-34
- 4.3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及其适用中存在的问题34-39
- 4.3.1 家庭暴力的界定过于片面34-35
- 4.3.2 申请条件不便操作35
- 4.3.3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不全面35-36
- 4.3.4 缺乏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36-37
- 4.3.5 执行部分规定不科学37-39
- 5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完善39-45
- 5.1 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及签发39-41
- 5.1.1 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及签发的前提:家庭暴力之重新界定39
- 5.1.2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条件39-40
- 5.1.3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签发条件40
- 5.1.4 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中的特殊问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40-41
- 5.2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及有效期41-42
- 5.2.1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41
- 5.2.2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41-42
- 5.3 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变更与撤销42-43
- 5.3.1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变更42
- 5.3.2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撤销42-43
- 5.4 家庭暴力防治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43-45
- 5.4.1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机构及其职责划分43
- 5.4.2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方式43-44
- 5.4.3 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处罚措施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5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诗权;中英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会诊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4 刘梦;什么是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5 李玫瑾;家庭暴力,绝非孤立的社会现象[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6 李玫瑾;家庭暴力不再是私事[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7 张荣丽;关于家庭暴力的几点法律思考[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8 荣维毅;消灭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9 段京连;禁止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7期
10 陈小力;面对家庭暴力——谁能保护女性[J];乡镇论坛;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席淑君 通讯员张军萍;青岛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杨涛;家庭暴力与职务高低无关[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6 薇薇安 辛文;家庭暴力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9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雅蓉;论家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黄迎;上海孕产妇家庭暴力现状及服务机构应对能力的现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莫良丰;民事保护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事前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8年
4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都正伟;家庭暴力及其防治对策[D];南昌大学;2008年
9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3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01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