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同居、生活伴侣辨析
本文关键词:婚姻、同居、生活伴侣辨析
【摘要】:当代社会婚姻的主流主体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但不是唯一主体。婚姻当事人是生活伴侣,必然同居,这是婚姻内在的本质要求。异性婚姻仍然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身份形态,值得倍加遵从与推崇。生活伴侣是一种有别于婚姻及单纯意义上的同居,而为法律认可的身份关系,同居也是其内在的本质要求。为法律认可的生活伴侣或同性婚姻,我们只能以待异性婚姻一样的视角“平等”待之。与受法律认可的婚姻或生活伴侣无关的同居:一是违法同居,不予以法律保护;二是理论上认可的合法同居,依据契约身份关系及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予以保护。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婚姻 同居 生活伴侣 辨析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文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客观事实已被不少国家法律认可,从而成为一种合法的法律行为而加以保护。由婚姻、同居、生活伴侣这三种方式确立的身份关系法律究竟如何保护?也就是说这三种方式确立的身份关系的法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曲波;;论诉前扣船担保方式[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6年00期
2 韩艳;;论浮动抵押中抵押权人利益之保障[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陈咏梅;;证券交易民事赔偿制度论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李凤玲;无因管理引起的民事责任之我见[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杜颖;电子商务中的支付问题探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何群;涉外身份关系法律适用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阳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条款适用浅见[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张冰,李明;中国古代习惯法对当代民法法典化的影响[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宏勇;角色商品化权相关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冷冰;论股东(大)会召集程序瑕疵对股东(大)会决议效力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3 江峰;和谐社会与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晓燕;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张小平;论社会公共利益的司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6年
6 赵志刚;和谐社会与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的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龙;我国保证期间的立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南炳灿;论董事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唐莹;控股股东义务与责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许凌洁;论公司章程对股东权的保障[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法学学会讨论离婚根据和怎样理解“感情确已破裂”等问题[J];学术研究;1980年06期
2 任国钧;感情破裂是处理离婚案件的根据[J];政法论坛;1981年04期
3 谭向北;;如何正确掌握离婚标准[J];现代法学;1981年02期
4 叶清勋;;这样的婚姻关系应否解除?[J];现代法学;1981年04期
5 王锡文;;是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J];法学杂志;1981年03期
6 张贤钰;试析因喜新厌旧而引起的离婚案件[J];法学;1982年01期
7 蔡俊生;;谈谈婚姻和爱情的关系[J];哲学动态;1982年02期
8 ;当前城乡婚姻家庭状况[J];青年研究;1982年06期
9 ;国外“性自由”理论对部分青年工人的影响[J];青年研究;1982年17期
10 王卫国;;配偶继承和血亲继承不可偏废[J];现代法学;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敏;;阴平阳秘的婚姻关系:中医理论和西方分析心理学的结合[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2 王德意;巫昌祯;陈建军;;婚姻领域的违法行为[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3 陈育伦;;试探厦婚门俗的演变与趋向[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郑元福;;龙岩婚俗漫谈[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林曦;;城墙内外——崇武靖江村婚俗及其与大\灤宓谋冉蟍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6 郭献辉;;百崎回族的通婚圈[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7 孟聚;;魏晋南朝时期的何氏家族[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8 楠木贤道;;清太宗皇太极与科尔沁部的联姻关系[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9 佐藤文俊;;明代宗室婚姻的性格[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张绍友;;也论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兼与樊明亚先生商榷[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一筠;减少工作时间能增进夫妻幸福吗?[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记者 高天;严惩婚姻关系中违法犯罪[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林荫茂;明晰夫妻财产关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赵兴军;重典遏制“包二奶”[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修改完善婚姻法需要研究的六大问题[N];法制日报;2000年
6 邹沛颜 陈卫平;值得关注的婚前财产公证[N];工人日报;2000年
7 重升;析“假离婚”现象[N];海南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张国卫;婚内强奸罪立法空白 妻子性权利如何保护[N];检察日报;2000年
9 马滔;植物人——婚姻关系如何解除[N];检察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黄纬;解读都市人婚姻质量[N];解放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周由强;当代中国婚姻法治的变迁(1949—2003)[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新宇;民国时期婚姻法近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涛;婚姻承诺的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乔丽荣;石桥村纠纷中身份、认同与权利[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王歌雅;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李俊;离婚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晓焰;18-19世纪英国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夏吟兰;论离婚自由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兰;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D];延边大学;2002年
2 邓丽;婚姻关系的契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张岱玉;元朝几家封王驸马考释[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马玉敏;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彦霞;人际网络与士人仕宦[D];河北大学;2004年
6 田洪捚;内地与香港婚姻法律冲突问题研究——来自proper law的审视[D];吉林大学;2004年
7 伍娟;单亲母亲脆弱性研究——六个个案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8 孙科峰;我国婚姻财产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刘娜;蒙古民族与汉民族传统婚俗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10 秦志远;非婚同居法律规制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23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02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