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妇女婚姻家庭人身权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妇女婚姻家庭人身权
【摘要】: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审视我国婚姻家庭人身权的相关法律,发现存在看似对男女两性均公平正义的规定,实际上忽略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人身权利,有必要在社会性别平等的理论框架下完善我国法律关于婚姻家庭人身权的条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在婚姻家庭领域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妇女 婚姻家庭人身权 完善建议
【基金】:201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性别与妇女婚姻家庭权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FX006) 201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社会性别与女性婚姻家庭人身权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L-2012-336)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妇女婚姻家庭权益的保障,《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婚姻家庭人身权,基本构建了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人身权规范体系,改进了婚姻家庭人身权社会性别平等的状况。但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审视我国婚姻家庭人身权的相关法律,发现仍然有看似对男女两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黄忠晶;斯宾诺莎论人的思想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李洪恩;;和谐社会下的人性化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4 刘志林;天赋人权论的贫困及其原因初探[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5 高鹏程;;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从斯宾诺莎、边沁到霍菲尔德[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6 周明;;刑法机能问题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欧阳德君;;论斯宾诺莎的自由观[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何俊武;张蕾;;特征与功能:斯宾诺莎的自然法理论刍议[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相龙烽;张奎志;;“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的一种隐喻解读[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孙宝云;;道德秩序中的政府、社会与个人——兼论道德秩序维系主体的不同界域[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相龙烽;;“道成肉身”与神话思维——《圣经》隐喻的始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飞;;民企“原罪”问题的刑法学辨正[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4 陈先初;刘旺华;;胡适与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7 关晓铭;财产权利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於旭初;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喻睿之;论民事主体类型的演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熊晓莉;代际福利转移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琳;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政治宽容及其制度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徐灵梅;学术自由思想与大学人才培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祥兰;简论卡夫卡的死亡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莉娟;魏星河;李立娥;;生育性别偏好国内研究十年回顾及社会性别视角的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原光;任德成;;论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保护[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6期
3 代堂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让妇女回家”[J];长白学刊;2005年04期
4 魏波;房产优先购买权的冲突与立法完善[J];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5 梁m(洁;张再生;;推动转型期中国的社会性别主流化——“全国公共管理与社会性别论坛暨师资培训”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4期
6 程曙明;陈萍;夏成涛;;交通肇事罪立法完善之探讨[J];魅力中国;2009年33期
7 任芳玮;黄进才;;农民工劳动权益法律完善之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05期
8 何耀明;;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女性的法律弱势[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张鑫;;环境资源税制度的缺陷及法律完善[J];商品与质量;2011年S5期
10 王喜珍;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现状和完善[J];社科纵横;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莉娟;;“关爱女孩行动”的社会性别视角——基于社会性别干预项目实施的经验及建议[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龙晓添;;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剩女”现象[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林晓珊;;身体流动与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城市家庭汽车消费[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谭琳;;全球化为男女平等和谐发展带来的挑战——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郅玉玲;;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研究——浙西山区的个案分析[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勇;;行政复议制度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王渝梅;;浅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自然资源规划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8 王艳霞;;浅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的不足及其完善[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9 袁茂华;;关于“大部制”改革的问题分析及完善建议[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晓燕;;浅析OUC环境法学科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宁;“防艾”应重视社会性别视角[N];中国人口报;2003年
2 记者 刘晓玲;保障妇女生育权[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金沙曼 吴元;以社会性别视角分析政策法律[N];中国妇女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吕频;理论研究:坚持社会性别视角[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姜玉梅(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所部教授);论妇女生育权的特殊保护[N];中国人口报;2005年
6 王保安;宏观调控的效应分析及完善建议[N];光明日报;2004年
7 孙央丽 本报记者 朱谦;让农业新技术推广更贴近妇女[N];中国妇女报;2009年
8 记者 杨傲多;完善建议答复办理机制[N];法制日报;2006年
9 王逸舟;“小人鱼的跳跃”[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钟京涛;土地政策完善建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钟得志;检察侦查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吴建文;中国制药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李圣敬;国际保障措施法的一般原理和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雷丽清;中美内幕交易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吴永安;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叶晨;中美矿山土地复垦立法的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曾剑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解决途径及完善建议[D];厦门大学;2007年
5 马智辉;从法律性质看一人公司的立法方向[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6 赖怡芳;论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5年
7 胡旖旎;论我国一人公司的风险防范制度[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李智华;伪证罪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王伟伟;论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刑事立法的不足与完善[D];安徽大学;2007年
10 黄火笑;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1096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09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