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变迁的制度回应——以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婚姻家庭变迁的制度回应——以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为视角
【摘要】:中国在由机械团结型社会向有机协作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婚姻家庭观念亦由传统保守趋向自由开放,如婚姻伦理自由化、婚姻形态复杂化、家庭结构多元化以及家中心理念淡化等。由此导致的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及非婚生子女数量剧增等给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抚养、探视等带来严峻挑战。基于婚姻家庭变迁背景下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之需要,创新发展婚姻家庭和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转型期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适时作出理性制度回应,是当代法律制度维护未成年子女权益法律价值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 汕头大学法学院;
【基金】:汕头大学科研基金启动项目“潮汕婚姻家庭传承的当代价值研究”(STF10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r)曾预测:在第三次浪潮到来时,形式单一的家庭结构将被打破,核心家庭将不再是社会仿效的理想家庭形式,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包括独居、不育、离异、单亲、多父母、同居等多样化家庭形式的社会中。[1](P273-291)中国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M·克斯特尔,邓建中;欧洲同性恋立法动态的比较考察[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范愉;社会转型中的人民调解制度——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调解组织改革的经验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4年10期
3 熊金才;;美国州制定法祖父母探视权制度研究[J];法律适用;2010年06期
4 陈苇;离婚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王歌雅;;论同性恋者婚姻权的法律规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赵静;;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3期
7 赵宝珍,左玲;隔代家庭家教现状的调查[J];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04期
8 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於恒强;陆春镁;;重构我国法院外ADR的基本思路与设想——从现实解纷的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周明海,吴静波;论人民调解与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徐庆;;《家庭教师》中女性形象塑造之“性政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张蕾;刘辰;杨正球;;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政务应用技术创新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庆红;性、政治与诗歌理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岩;跋涉在路上—女性视域下的李少红影视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曹康明;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及其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华;妇女婚姻家庭条文与法律实践差距之实证调查与分析[J];河北法学;2000年06期
2 安秀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的变化及其影响[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周智娟,康祥生;当代中国家庭变革走向[J];求实;2000年10期
4 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J];人口与经济;2005年02期
5 陈苇;建立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现代法学;1998年06期
6 徐昕;为什么私力救济[J];中国法学;2003年06期
7 唐灿;中国城乡社会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迁[J];浙江学刊;2005年02期
8 曾毅,李伟,梁志武;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J];中国人口科学;1992年02期
9 曾毅,王正联;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5期
10 王跃生;十八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家庭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元;李祖平;;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赵喜儒;马凤鸣;;扩大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3 王旭宽;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民政治参与[J];求索;2005年09期
4 鲁秀美;周公良;;社会转型期公民诚信危机与应对策略思考[J];南方论刊;2006年12期
5 程寿;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J];探求;1997年S1期
6 陈智,狄瑞珍;社会转型期道德状况调查[J];前沿;1998年10期
7 胡运怀 ,刘毅;对社会转型期反腐败斗争的思考[J];党史纵览;2000年04期
8 廖显辉;社会转型期共产党员道德教育的辩证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9 杨发祥;社会学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乡村债务[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10 侯欣一;;社会转型与民主党派之整合功能[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孟美;;关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城市养老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2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陈少华;何瑞文;;社会转型期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适应性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刘红;;社会转型期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劲;采暖欠费“问责”制度保障[N];工人日报;2007年
2 刘波;为禁绝恶法建立制度保障[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蒋芹 董海真;女性就业频频遭遇尴尬[N];东营日报;2007年
4 王陵生;用制度保障正规化建设[N];人民公安报;2006年
5 王娇萍;为“全民阅读”活动提供制度保障[N];工人日报;2008年
6 江西省东乡县人民法院 胡件平 河南省长葛市人民法院 葛梅安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 夏燕 杨小平 江西省万载县人民法院 尚洪;以德能兼备为目标(下)[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屈庆东;济宁中院以制度保障司法为民[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秀东;为两个强力推进提供作风制度保障[N];巴中日报;2009年
9 米百波、吴立国、王海洋;滦平检察院信访实现赴省进京零上访[N];承德日报;2010年
10 王伟;为工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N];工人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3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言军;社会转型背景下警察职能的探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志敏;社会转型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条件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4 曾凡军;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曹金波;社会转型期中介社区发展现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姚仁权;中国政治文化与腐败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7 肖红军;社会转型期国有医院文化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敏;韩国社会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张亚男;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干部角色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婕;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6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256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