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1 06:11

  本文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法制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出处:《西北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陕甘宁边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资料整理、研究范围及研究重点都主要集中在抗日战争时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其中不少都涉及到陕甘宁边区法制建设。在陕甘宁边区法制研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代表人物。具体到本文的研究,相关论文、教材和专著不少,都从正面角度对陕甘宁边区法律制度进行归纳与考察,通过阶级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在研究思路上,始终将陕甘宁边区法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来考察,将原本零散的史料系统化、清晰化,为进一步深化陕甘宁边区法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不过,囿于篇幅字数所限或研究视角的选择,许多论文都难以或没有对陕甘宁边区部门法制创新展开论述并进行系统研究。教材和专著方面研究的重复性比较大,研究角度基本上是单向度的,研究过多强调法律同政治间的关系,大都没有提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的理论根源,也没有将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法律制度置于国民党法律制度这一大背景下去考察和分析,进行有深度的比较,更缺乏从整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专门研究。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其研究成果多以纪实的手法描述陕甘宁边区革命的发展历程以及陕甘宁边区领导人的革命生涯与历史贡献。其中不乏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描述,但都非常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论述,只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迄今为止,史学界及理论界尚无一本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专门论述的专著问世,相关文章研究也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总体发展情况缺乏一个具体详细的说明。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滞后,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法制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对其进行系统梳理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本文选题的缘起。本文通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突出研究的“本土性”、“实证性”、“部门法”和“整体性”特色,从“理论溯源—制度考察—现实启示”的逻辑进路,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对当今法治建设有所启示。 本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主要内容,相关概念的说明,研究的基本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研究方法,研究框架等。重点在于对研究现状的阐述,以此表明对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还有待于全面和深入的展开。 第二章“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理论溯源”。本章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入手,对马克思主义的宪政观及其部门法律观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它们是陕甘宁边区宪政及部门法制建设和创新的理论渊源。然后具体介绍了苏俄法制思想、中央苏区法制思想和国民党法制思想,认为在陕甘宁边区,无论是对苏俄法制思想、国民党法制思想还是中央苏区法制思想都或兼有吸收和改造,其法律制度是在打碎旧的传统的基础上创建的崭新的制度,它们是陕甘宁边区法制建设和创新的理论来源。 第三章“陕甘宁边区宪政法制及创新”。本章从民主制宪理念之构建入手对边区宪政法制及创新进行考察,认为边区对宪政内涵进行了科学定位,提出了符合边区实际的新的宪政理念,即当时情况下的宪政应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反动派的专政。为此,边区独创了民主政治制度——参议会制和“三三制”政权形式。同时,建立了以选举为核心的民主制并创造了许多新的符合边区实际的选举方式。 第四章“陕甘宁边区刑事法制及创新”。本章以边区惩治与宽大教育相结合的刑事法制理念与实践为视角,考察和分析了边区创造性地废止无期徒刑,创设强制教育和苦役的“轻刑”思想以及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念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人平等和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五章“陕甘宁边区土地立法及创新”。本章对边区土地政策及基本原则的演进及新变化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边区土地立法的内容入手,探讨了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新形势,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边区及时调整土地政策,废除苏区土地政策及法令,承认富农和富农经济的存在以及将土地革命时期实行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对边区有关土地所有权、减租减息、交租交息、保障佃权、对地主土地的和平征购等规定,得出边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土地立法思想及创新实践是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第六章“陕甘宁边区诉讼法制及创新”。本章从边区便民利民的诉讼指导思想,保障人权的诉讼原则,实行群众路线的审判方式,人民司法的诉讼制度,对国民政府诉讼法律制度的援用等方面去考察分析边区诉讼法制及创新。认为边区在继承、接受和吸收马克思主义诉讼法律思想、苏俄法制思想和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法律的可取之处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司法实践,形成了许多特有的诉讼法律制度和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和谐公正的司法理念,为准确及时地打击敌人,惩罚犯罪,维护边区的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边区民主政权,保障边区民主制度与各阶层人民的根本权利和利益,最大限度地便利群众参与诉讼活动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陕甘宁边区婚姻家庭立法及创新”。本章从婚姻家庭立法的本旨出发,通过对婚姻家庭立法的新变化来考察和分析变革与稳定协调下的边区婚姻家庭立法及创新。认为边区基于马克思主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继承苏区婚姻法的优良传统,兼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考虑战时政权稳定与减轻前线战士后顾之忧的基础上所创建的具有边区特色和符合边区实际的婚姻法律制度和原则,对于摧毁封建婚姻制度、解放广大边区妇女、发展边区生产、支援前方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八章“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的现实启示”。本章认为陕甘宁边区所形成的许多切合实际的独特的法制思想、法律制度、指导原则和方针政策,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的法制创新实践和在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论证了民主政治对法制建设及创新的基础作用以及边区法制创新对构建现代民主和谐社会,对“一国两制”下的法制协调,对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二者关系的厘清等的现实启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俊英;陶伦康;;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法制创新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建府;;晋察冀边区的无冕“宪法”——《双十纲领》[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8期

3 陈先义;;启事谈往可鉴今[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1年08期

4 张桂山;;党在陕甘边根据地执政实践及现实启示[J];社科纵横;2011年08期

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支部建设[J];党的建设;2010年03期

6 刘继兴;;王明与张国焘的两次较量[J];旅游时代;2011年03期

7 韩晓莉;;抗战时期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戏剧运动[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8 许全兴;;有关“毛主席万岁”口号的一则新材料[J];党的文献;2011年04期

9 杨维汉;;六案勾勒党的反腐之路[J];检察风云;2011年13期

10 佚名;;毛泽东在延安“挨骂”[J];政府法制;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生枝;张若筠;;陕甘宁边区政府查禁烟毒档案史料简评[A];第二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成瑞;;一声梅娘曲 双泪落君前——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杂忆之四[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泽;;宝剑锋从磨砺出——忆到华中分局社会部受训及其实践[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4 梁星亮;宋炜;;中W 共u#炶在延安fB期局部W髡衖私ê蛫缟鏶的[鎺和}摎W[A];“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梁星亮;;党在延安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王佐龙;;延安精神与反腐败战略[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李美峰;;毛泽东精兵简政思想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指导方针[A];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思想座谈会文集[C];2003年

8 邱鹏;;试论人民军队的首次精兵建设[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9 李艳玉;;党从延安走向全国执政[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周珂;王权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境法制创新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前瞻[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市高新开发区检察院 赵珩舒;和谐社会呼唤法制创新[N];协商新报;2008年

2 ;和谐视野下西部区域法制创新若干问题[N];甘肃日报;2008年

3 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周湘伟;加快法制创新 建设“两型”湖南[N];湖南日报;2011年

4 记者 贾辉;王宪魁会见俄哈巴边区政府副主席[N];黑龙江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杨扬 组稿;边区政府在邯郸[N];邯郸日报;2011年

6 王蕾;历史不容忘记[N];中国审计报;2011年

7 首席记者 申子正;“绥—波”互市贸易合作有新进展[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8 记者 孙佳薇;孙尧会见俄罗斯客人[N];黑龙江日报;2009年

9 乔雯荔;南梁苏区的贸易[N];陇东报;2005年

10 记者  常连喜 实习生 薛冰;营滨路简易通车[N];营口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达;陕甘宁边区法制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刘红臻;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霍雅琴;陕甘宁边区政府体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魏鹏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贺永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系统研究:1941-1954年[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志芳;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农村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刘彦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基层执政基础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翼;农村金融法制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董红萍;循环经济理念与环境法制度创新[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张田;陕甘宁边区学校教育课程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胡松学;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夏雪梅;《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评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婷;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实践及经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李玲玲;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农业劳动互助运动的历史考察[D];吉林大学;2006年

8 梁健;陕甘宁边区政府缉私研究(1937-1949年)[D];西北大学;2007年

9 郭伟峰;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保障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10 赵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工作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02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502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e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