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的理论先驱和理论追求——与丁慧教授商榷

发布时间:2018-03-05 17:19

  本文选题:新人文主义 切入点:家庭法哲学 出处:《学术界》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与新人文主义民法哲学一脉相承,在理论准备上,通过"家庭关系主体不平等说"、"权利能力不平等论"和"民法公私法混合说",消解了"平等原则为民法基本原则"观,造成现行民法体系坍塌;在理论追求上,主张在承认其公法性的前提下实现家庭法对民法的回归,反对家庭关系的私人化,强调国家对家庭关系的介入,以达致对弱者权益之最大保护。新人文主义家庭法哲学基于对传统观念与制度之"解构"容易招致误解,但她自身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正义"。
[Abstract]:The family law philosophy of neo-humanism and the civil law philosophy of neo-humanism are in the same vein, and they are prepared in theory. Through "the theory of unequal subject of family relations", "theory of unequal rights and capacity" and "mixed theory of public and private law in civil law", it dispels the view that "equality principle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ivil law", which results in the collapse of the current civil law system. Advocating the return of family law to civil law under the premise of recognizing its public law, opposing the privatization of family relations, and emphasizing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tate in family relation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weak, Neo-humanist family law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system of "deconstruction" is easy to be misunderstood, but her own starting point and ultimate goal is "justice".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C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笑侠;郭春镇;;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申卫星;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3 巫若枝;;论中国婚姻法在法律体系中地位研究之误区——兼与婚姻法私法论商榷[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曹诗权;中国婚姻法的基础性重构[J];法学研究;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李洁;“粉领”阶层——社会存在与自我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张蓉;试析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与意思自治的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陈宏伟;民法中意思表示错误类型及其救济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李清池;;作为财团的信托——比较法上的考察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马力,李国强;论保险合同的有利解释原则[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9 曾尔恕,黄宇昕;中华法律现代化的原点——沈家本西法认识形成刍议[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10 朱庆育;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建伟;;论政府环境责任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2 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强;;我国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程序制度若干问题研究[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颖;叶金花;;论要式欠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徐雁;艰难的言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念沙;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8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马春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谢永江;资产证券化特定目的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旭峰;物权行为理论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马菁汝;一种新的人类共存方式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迎宾;我国村民自治组织行政主体地位之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杨鹏慧;论合同法的形式理性[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焱;论对格式合同进行限制的理论根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武琦;“存在”的女性和女性的“存在”[D];西北大学;2002年

7 王娅;论人类性别观的现代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雪霞;诺丁斯关心理论的道德教育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玮玮;论新职业女性应有的道德素质及其培养[D];中南大学;2002年

10 牟学苑;和而不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卫星;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李秀清;新中国婚姻法的成长与苏联模式的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徐国栋;;从身份到理性——现代民法中的行为能力制度沿革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方乐;;司法行为及其选择的文化注释——以转型司法中的中国法官为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王礼仁;设立人事诉讼制度之我见[J];法律适用;2002年10期

6 钟广池;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联系之探讨——兼论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7 曹诗权,陈小君;我国婚姻法的宏观立法思路与具体方案之重构[J];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8 于晔 ,崔建远;论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特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9 徐国栋;市民社会与市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研究[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10 曹诗权;中国婚姻法的基础性重构[J];法学研究;199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娟;我国司法解释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景海峰;人文精神是精神创造的成果[N];深圳特区报;2007年



本文编号:1571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571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