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非婚同居规制的法律机制
本文选题:非婚同居 切入点:权利 出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摘要】:非婚同居在我国是客观现实的社会现象,法律实行价值中立,既不激励,又不回避,而应予以合理的规制。对于非婚同居所产生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以及子女的合法权益,应构建出与法律婚、事实婚有所不同的法律机制,以实现法律的调控作用。
[Abstract]:Non-marital cohabitation is an objective and realistic social phenomenon in our country. The law is value neutral, neither encourages nor evades, but should be regulated reasonabl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legal mechanis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legal marriage and de facto marriag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law.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留志;论非婚同居的立法规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张学军;事实婚姻的效力[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青;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比较——以典型国家和地区为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兴树,张云;论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郭丽红;评完善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兼议修改后的《婚姻法》[J];现代法学;2001年04期
4 陈苇;婚姻法修改及其完善[J];现代法学;2003年04期
5 陈智慧;论监护与亲权[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方文晖;论婚姻在法学上的概念[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赵敏,余荣红;应明确子女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兼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J];前沿;2005年05期
8 冯露;试论对新婚姻法中可撤销婚姻的完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9 冯恺;分居制度与配偶权关系探析[J];法学论坛;2001年04期
10 邵俊武;建立婚姻家庭民事诉讼专门程序之我见[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歌雅;;中俄收养制度的共时性审视[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丽燕;;试论第三人侵害夫妻身份权的损害赔偿——兼评我国婚姻法离婚过错赔偿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强;相对所有权的私法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2 魏小军;遗嘱有效要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杜江涌;遗产债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薇;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许莉;《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8 李俊;离婚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建文;转型时期的国家所有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燕玲;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冠;涉外收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陈法勇;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陈钉;我国夫妻财产制完善之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钱震杰;论我国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5 邹志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若干问题的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孙蓓蓓;论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王静波;我国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陈玉英;亲子关系确定的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9 余仙珍;论房屋租赁权的性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田一铭;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炎炎;;新技术革命对部门法的影响[J];法学杂志;1984年06期
2 陈苇;我国事实婚姻的现状及其立法对策[J];探索;1991年01期
3 张敏杰;德国妇女的角色选择[J];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03期
4 张敏杰;;当代德国青年的人生观[J];当代青年研究;1993年05期
5 景真;;英国的非婚生子增多[J];世界知识;1993年07期
6 张敏杰;;德国青年的婚姻与非婚同居现状[J];青年研究;1993年01期
7 张敏杰;跳跃上升的德国离婚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9期
8 张稼纹;变化世界中家庭观的变革[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12期
9 田晓梅;焦距对准:“非法入境”者——未婚先孕现象再思考[J];健康必读;1994年05期
10 刘敖明;今日法国家庭面面观[J];国际观察;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兰生;王俊如;;老年人丧偶再婚的现状、困难和对策思考[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周东才;;关于老年再婚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滕喜德;;浅议老年人再婚[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笃岭;;关于老年人丧偶重组家庭几个问题的探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赫永生;;老年人丧偶、重组家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的对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解岩沁;;关注丧偶老年人婚姻是全社会和家庭的责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金万吉;;评析“老有所恋”[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凤仪;;老年人再婚和重组家庭问题的探析[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吟兰 本文作者夏吟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事实婚姻的承认与保护[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郑文;全民艾滋病宣传教育刻不容缓[N];法制日报;2001年
3 记者 蔡旭;公众艾滋病知识贫乏[N];健康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盘和林;九成死亡孕产妇出自游医[N];信息时报;2001年
5 李维贤;各国家庭观念比较[N];云南政协报;2001年
6 雨丝;宽容非婚同居 婚外恋并不普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肖月;“搭伴养老”,,快乐并痛着[N];中国老年报;2003年
8 李勇;非婚同居权利受损 勿抱怨法律[N];检察日报;2003年
9 ;非婚生子女应由谁抚养[N];检察日报;2003年
10 徐安琪;婚姻自由的新跨越[N];解放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莉;论同居的法律调整[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金锟;事实婚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方霞;非婚同居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秦志远;非婚同居法律规制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进;论非婚同居和“同性婚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周晶;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剑;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高伟;澳大利亚结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郭建勇;非婚同居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沈俊丽;非婚同居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4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67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