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心理和谐的法制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和谐社会 + 心理和谐 ; 参考:《河北法学》2007年12期
【摘要】: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和谐有赖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谐,应提高家庭成员的心理调适能力,减少家庭负性事件对心理和谐的冲击。家庭成员的心理和谐受到诸多法制因素的影响,婚姻法有关家庭义务、婚外恋和家庭暴力的规制将影响到家庭和谐心理的形成,并进而作用于和谐家庭的构建。
[Abstract]:Family harmony is the basis of social harmony. Family harmony depends on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family member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bility of family members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negative family events on psychological harmony. The psychological harmony of family members is influenced by many legal factors. The regulation of family obligations, extramarital affairs and domestic violence will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harmonious family psychology and then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families.
【作者单位】: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分类号】:D9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勇;;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骆静;;马克思的人之主体性教育观[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汪士;王晓玲;;美学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朱_g;;对近年来农村教育的理性审视与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7 王平;;协商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政治合法性的提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理论的形成及其科学内涵[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徐礼佳;傅宗洪;;从《寒夜》和《花凋》的比较谈当代情境下对现代小说的接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10 王海洋;《儒林外史》审美创造三层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娟;;马克思公平分配理论与现阶段我国公平分配问题初探[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卢立峰;李兆友;;论科技创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张巍;;大学生责任教育——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8年
5 周建超;;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马东平;;八坊民俗文化中商业文化特征及其建构[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7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杜承武;;鸦片战争与白银外流——从道光前五十两元宝罕见谈起[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9 张玉琛;李建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例[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10 黄斌;;关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几个问题[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艳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论[D];武汉大学;2010年
6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玮;1860-1917年的俄国金融业与国家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俊杰;对《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整体辩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唐伟;军工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傅艳蕾;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金娇杨;抗日战争前期苏联对华军事援助(1937-1941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翠杰;论和谐社会建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艳;新时期家庭伦理道德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曾巧黎;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慧峰;;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和谐[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2 吴远;曹芸;;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3 黄珉珉;;略论公务员队伍的心理和谐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周林刚;周胡增;;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对残障人心理和谐程度的测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刘云升;;论和谐社会法制要素与心理要素的关系[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杜海赣;毛荆利;陈付龙;;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7 赵玉红;瞿鸿雁;;感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张剑萍;;论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构建[J];求实;2007年12期
9 张弘政;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制度创新分析[J];桂海论丛;2005年05期
10 徐珂;;心理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本先;黄国萍;;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的地域歧视问题探析[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彭未名;王乐夫;;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5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6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许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出狱人保护制度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德忠;省委宣传部“当前干部心理和谐状态调查”课题调研组来武[N];武威日报;2007年
2 石国兴邋高志文;心理和谐结构探析[N];光明日报;2007年
3 王玉春;关于心理和谐与健康[N];兵团日报(汉);2007年
4 曹宣;怎样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健康的社会心态[N];潮州日报;2007年
5 博州党校 王曼丽;浅论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7年
6 李怀军 (作者系青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心理和谐——干部队伍建设中不可回避的课题[N];长江日报;2007年
7 涂山峰邋郭笑撰;构建和谐心理与心理和谐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田培炎;如何理解“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N];人民日报;2007年
9 田国强 (作者单位 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精神内核[N];绍兴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唐湘岳邋本报通讯员 金欢;心有千千结 社区来帮忙[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3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4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秉强;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檀宝生;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李世珍;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杨晓梅;在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和谐社会对和谐心理的诉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4 顾丽;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杨静;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政府危机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小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6年
7 顾晓卿;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郭秋娟;构建和谐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胡涛;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保障公平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84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784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