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及其修正
本文选题:不动产登记公信力 + 善意取得制度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制度和善意取得制度是保护第三人信赖利益、维护交易安全的两种不同制度设计。我国《物权法》第106条并没有承认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而是将不动产纳入了善意取得制度中。这一保护模式不仅与善意取得制度的逻辑体系相矛盾,而且其规定本身模糊不清。因此,应当以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取代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但在《物权法》和《婚姻法》的衔接问题上,考虑到夫妻关系的伦理性、夫妻共有财产登记的特殊性以及隐名权利人的利益保护需要,应当对不动产登记公信力予以修正,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Abstract]:The credibility system of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and the system of acquisition in good faith are two different system designs to protect the trust interests of the third party and to maintain the transaction security. Article 106 of China's Real right Law does not recognize the credibility of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but brings real property into 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system. This mode of protection not only contradicts the logical system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system, but also its provisions are ambiguous. Therefore, we should replace the bona fide acquisition system with the credibility of 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However, with regard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roperty Law and the Marriage Law, considering the ethical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registration of joint property and the need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oblige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registration of real estate should be amended. The system of bona fide acquisition can be applied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科;;从德日两国立法看登记公信力的制度基础[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2 鲁春雅;;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区分[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3 孟勤国;申惠文;;我国《物权法》没有承认登记公信力[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4 于海涌;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基本规则[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基础透视与制度建构[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6 曹巍;;房屋权属登记的审查方式研究——以《物权法》和《房屋登记办法》规范为研究对象[J];法学杂志;2009年11期
7 刘贵祥;;论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冲突和协调——以私卖夫妻共有房屋时买受人的保护为中心[J];法学家;2011年05期
8 温灏洁;;论《物权法》对夫妻共有房屋不动产交易安全的影响[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朱广新;;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度[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10 程啸;;不动产登记簿之推定力[J];法学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罗世荣;黄静芳;;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性——再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陈永正,朱仁友;论所有权范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张友连;;论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兼论《物权法》中占有制度的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李明发;郑峰;;论抵押权之间竞存时的顺位确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高峰;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之冲突与协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王松;;《物权法》遗失物拾得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奚玮,朱水岭;善意取得法律要件之重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周斌;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弗兰克·费拉利,田士永;从抽象原则与合意原则到交付原则——论动产物权法法律协调之可能性[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2 陈永强;论德国民法上的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3 王洪亮;;论登记公信力的相对化[J];比较法研究;2009年05期
4 马玉娥;论不动产登记的实质审查与公证[J];中国司法;2003年08期
5 孟勤国;申惠文;;我国《物权法》没有承认登记公信力[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6 叶金强;论善意取得构成中的善意且无重大过失要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吴光荣;;论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相关规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朱广新;;论物权法上的权利推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童玉海;;论夫妻间的家事代理权[J];法律适用;2007年04期
10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基础透视与制度建构[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绍坤;;动产与不动产划分标准探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刘铁光;;动产和不动产划分标准的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王彦;刘建民;;我国未来不动产登记机关的合理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孙玉凤;;论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现状及未来走向[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严世林;;不动产的概念及登记[J];中国律师;2007年11期
6 骆军;;地震背景下的不动产争议之法律应对[J];法律适用;2008年12期
7 梁亚荣;王崇敏;;不动产登记机构设置探析[J];法学论坛;2009年01期
8 何梓雍;;论动产与不动产的分类标准[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9 季秀平;;论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统一[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向明;;不动产登记请求权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迎涛;;不动产登记机构设置研究[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文燕;徐亮亮;;论对不动产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韦文津;;不动产登记基本问题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王克稳;;我国不动产登记中的行政法问题[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玲莉;;论不动产登记纠纷中权利救济路径之选择[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6 张磊;胡亮亮;;不动产登记机关登记错误赔偿机制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邵晖;;试论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吕艳辉;;从《物权法》相关规定看不动产登记的服务功能[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王建;;大陆不动产登记制度研究[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士如;;不动产征收补偿比较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制日报》记者 杜晓 《法制日报》见习记者 张昊;不动产登记立法有助房产反腐法治化[N];法制日报;2013年
2 ;不动产统一登记意义远大于反腐[N];中国房地产报;2013年
3 冯海宁;正视不动产登记立法的难度[N];法制日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李云芳;明年上半年推不动产登记条例[N];东方早报;2013年
5 李龙;不动产统一登记要解决好隐私保护[N];广州日报;2013年
6 王利明;“不动产登记”应统一立法[N];人民代表报;2013年
7 司法部《中国司法》杂志总编、研究员 刘武俊;激活不动产登记反腐正能量[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记者 王立彬;不动产登记条例预计明年6月底前出台[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陈青伟;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有望年内“破冰”[N];云南法制报;2013年
10 特约评论员 杨遴杰;不要误读不动产统一登记[N];中国建设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范向阳;不动产执行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永亮;论不动产登记中的私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3 毛和文;论英美法系的不动产按揭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王旭军;不动产登记司法审查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陈弦;中国不动产税制改革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马栩生;登记公信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许瑛;法国营业资产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前伦;论动产与不动产划分的动因及标准[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建文;论我国不动产登记法制的现状与未来[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顾娟;我国不动产登记立法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长春;设立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乔羽;不动产登记中的一般程序及特别程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6 陈豪彬;论不动产登记审查程序引入公证制度问题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7 苏进水;论不动产登记的基本原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8 崔勋;韩国留置权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丽杰;因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错误赔偿责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10 王庆;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型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794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79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