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非行少年的法律和社会对策
本文选题:犯罪少年 + 家庭裁判所 ; 参考:《人民检察》2009年23期
【摘要】:正东瀛,中国先民对邻国日本的美称。九月上旬,第三届中日犯罪学学术会在东京早稻田大学举行。会后,我随中国犯罪学会的专家考察了东京少年鉴别所、家庭裁判所、多摩少年院。我感到,日本对非行少年的法律和社会对策值得世人研究。
[Abstract]:Japan, China's ancestors to neighboring Japan's laudatory name. In early September, the third Sino-Japanese Society of Criminology was held at Waseda University in Tokyo. After the meeting, I visited the Tokyo Juvenile Identification Institute, the Family Magistrate's Office and the Tama Junior College with experts from the Chinese Society of Criminology. I feel that Japan's legal and social response to AfDB teenagers is worth studying.
【作者单位】: 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
【分类号】:D9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九如;对犯罪少年释放后帮教工作的建议[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4年01期
2 阮京人,方新文,邓俊彬;对收容教养犯罪少年的几个问题的研究[J];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3 张致弟;关于改革少年管教工作的构想[J];青海社会科学;1987年01期
4 毛建一;;殷殷爱心 进大墙——浙江省百名作家与百名犯罪少年爱心大恳谈活动纪实[J];当代司法;1995年07期
5 冯维;陈秀丽;;守法少年与犯罪少年家庭功能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5期
6 冯春;;犯罪少年心理特征调查与教育建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04期
7 阮京人,方新文,邓俊彬;收容教养犯罪少年的若干问题[J];政法学刊;1994年01期
8 张建国;暴力型犯罪少年的心理矫治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6期
9 唐肖虹;;日本《少年法》与中国少年司法制度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0年08期
10 藤本哲也;俞建平;;日本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国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冯春;冯维;;犯罪少年与守法少年心理特征的比较与预防[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李康熙;;犯罪少年情商与情绪问题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赵国玲;王海涛;;少年司法主导理念的困境、出路和中国的选择[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4 崔会如;;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闫景晟;;论少年犯罪转向处分的标准[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刘斌;;我国少年违法犯罪与少年司法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齐岩军;;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必要性[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8 齐岩军;;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必要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余华;郑久平;;农民工子女犯罪高发原因探寻及社会综合救治对策调研报告[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钟颖;英国青少年犯罪防治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借鉴[N];今日信息报;2008年
2 陈虹伟邋本报实习生 冀华锋;成长警示录:不得不面对的“90后”犯罪[N];法制日报;2008年
3 记者 黄保山 实习生 蒲忠伟;走近高墙未成年犯[N];西部法制报;2007年
4 ;广东省公安法制部门警务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N];人民公安报;2003年
5 冯安安 刘创 高远钊;少年犯罪心理矫治之探索[N];江苏法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秦佩华;避免花季悲剧 司法能做什么[N];人民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栾吟之 通讯员 黄峥;悬崖勒“野马”,还需社会总动员[N];解放日报;2010年
8 记者 伊晓明;兰州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成立[N];兰州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燕萍;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刍议[D];复旦大学;2011年
2 付广环;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刘剑波;未成年人刑罚替代措施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冬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制度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见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之预防的法学思考[D];复旦大学;2010年
6 陈方;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人格调查制度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朋飞;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二者关系的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8 郑浩;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汤e,
本文编号:1795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79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