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家庭暴力,立法仅是起点
本文选题:家庭暴力 + 反家庭暴力法 ; 参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02期
【摘要】:正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家暴治理首次以专门法的方式被纳入官方立法中,值得肯定和赞扬。这也说明我国在保障公民个人权利、构建社会和谐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次立法中有许多亮点,诸如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使得法院成为了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重要部门,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出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这在立法上是一个创新,也是保障家暴受害人的重要举措,庄严
[Abstract]:On March 1, 2016, the domestic violence Act came into force. For the first time, domestic violence management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official legislation in the form of special laws, which deserves recognition and praise. This also shows that our country has taken an important step on the road of protecting the individual rights of citizens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 are many bright spots in this legislation, such as habeas corpus system, which makes the court an important depart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can make a habeas corpus ruling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is is an innovation in legisl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tect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分类号】:D9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预防、减少家庭暴力我们应该做什么[J];文明与宣传;2002年11期
2 黄列;家庭暴力: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上)[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孙晋,郭漪;家庭暴力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妇运;2002年09期
4 党日红;警察干预家庭暴力若干问题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高绍先;高飞;;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荣维毅;整合力量 推进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研究与行动[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7 杨青松,邓克平;家庭暴力的现状与防治——以广州地区为例[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8 赵颖;丹麦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王明美,郑百灵;家庭暴力:概念、现状、成因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10 郑建波;关于防范和惩治家庭暴力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2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3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4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胡建辉;反家庭暴力不只是家务事[N];法制日报;2002年
6 夏吟兰;在妇女人权框架下研究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4年
7 杨宣筑;省妇联维权工作会议提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贵州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丁国元;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N];工人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袁琳 本报实习生 罗庆雯;透视家庭暴力[N];广西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高翠清;让家庭暴力远离妇女儿童[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唐丽娟;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田坤;论我国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D];湘潭大学;2009年
9 苏映红;遏止家庭暴力的合作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周清;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的缺陷与对策[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63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86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