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女性的身体改造与婚姻家庭生活解析——以山东省淄博地区部分村落为中心
本文选题:缠足女性 + 身体 ; 参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缠足是中国特有的、绵延千年之久的传统习俗,既体现着鲜明的审美取向,也被赋予了深厚的道德意涵;它与婚姻和礼教相联结,成为牢不可破的风俗。与全国其他乡村地区相似,民国时期淄博地区仍然延续着缠足风俗,缠足对男女婚配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下,缠足并不一定能够完全保障女性的婚姻幸福。战争动乱的冲击,以及新中国婚姻法令的颁行,都为缠足女性解除不幸婚姻提供了某种历史机遇。
[Abstract]:Foot binding is a unique traditional custom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hich embodies a distinct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is endowed with a profound moral meaning. It is linked with marriage and etiquette and has become an unbreakable custom. Similar to other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 custom of foot-binding continued in Zibo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footbinding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marriage of men and women. However, in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and family system, foot-binding does not always guarantee the happiness of women's marriage. The impact of war and turmoil, as well as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Marriage Law of New China, provide a certain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foot-binding women to dissolve their unhappy marriag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城市文化研究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ZS038)
【分类号】:C913.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侯杰;赵天鹭;;近代中国缠足女性身体解放研究新探——以山东省淄博市部分村落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 llan Barr(白亚仁);论《王者》的由来[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胡晓;;暖春是怎样变成严冬的: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到反右派运动[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刘德萍;;简析粮食危机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4 于国丽;;建国初期农民协会的积极作用对重建农民协会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5 卜复鸣;;传统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唐莉英;;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的意境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7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赵崔莉;;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林荣;;先秦时期旗的起源与演变历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刘长生;;1950年淮河流域水灾与新中国初步治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梅;;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的确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2 杨文利;;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社会习俗的变革[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3 谭乃彰;;论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战略思想[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师吉金;;试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庭状况的变迁[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胡克夫;;试论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高正礼;;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熊华源;曾s,
本文编号:1869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86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