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序言
本文选题:中国法学 + 学术著作 ; 参考:《现代法学》1992年05期
【摘要】:《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是由我院文正邦同志主编,并邀请俞荣根、杨显光、杨海坤等校内外十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编写的一本学术著作。全书共五十多万字,分六编十四章,其理论领域包括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婚姻法学、刑法学、劳改法学,民事、刑事及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我国主要法学部门,并对崭露头角的“一国两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重庆出版社即将出版,系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该书得到了我国己故著名法学家张友渔先生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他逝世前不久为该书所写的序言,成为鼓励作者们的巨大力量。
[Abstract]:Chinese Law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is an academic book compiled by Comrade Wen Zhengbang of our Institute and invited more than a dozen young and middle-aged scholars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niversity, such as Yu Ronggen, Yang Xianguang, Yang Haikun, etc. The book consists of more than half a million words and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and fourteen chapters. Its theoretical fields include jurisprudence, history of law, constitutional law, administrative law, civil law, economic law, marriage law, criminal law, re-education through labour law, civil, criminal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 International law and other major law departments in China, and the emerging theory of "one country, two laws"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Chongqing Publishing House is about to be published, is a project funded by Chongqing Publishing House Scientific academic works Publishing Fund. The book has been warmly cared for and supported by Mr. Zhang Youyu, a famous jurist in our country. The preface he wrote for the book shortly before his death has become a great force to encourage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二十世纪的中国法学[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2 苗生明;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一九九○年年会在大连召开[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3 ;《法的时代精神》即将出版[J];法学;1996年07期
4 ;致作者与读者: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J];中国法学;2005年04期
5 卓泽渊;;中国法学需要解决的问题[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6 李伟红;蔡媛媛;;静海深流——访中国法学会原会长任建新[J];民主与法制;2009年17期
7 李步云;;“五个主义”的摒弃与中国法学的未来[J];中国检察官;2009年12期
8 张中秋;;我所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为祝贺《法学杂志》创刊30周年而作[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9 ;中国法学纪事[J];中国法学;2011年03期
10 谢晖,崔英楠;变法与革理──20世纪中国法学发展的逻辑[J];文史哲;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坤;赵富强;;英美法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影响[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2 周成奎;;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9年年会上的讲话[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3 金银焕;;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4年年会上的讲话[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4 李玉臻;;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4年年会上的致词[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5 姜明安;;前言[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认真贯彻实施中国法学会新章程 全面加强我省法学会建设[A];全国社科联系统第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公丕祥;;在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5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陈春龙;沈其之;;论董必武对中国法学事业的奠基与开拓[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10 袁方;;中国法学教育之审视与展望[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黄文艺;在焦虑中寻求变革[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记者 杨文锁;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成立[N];人民公安报;2007年
3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邓正来;中国法学的困境与出路[N];文汇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秋苹 实习生 陈述;为两岸暨港澳地区法学交流打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平台[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中国法学理想图景如何可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朱大强;中国法学法律网发出倡议书呼吁增强网络公信力[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王比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庄严宣言[N];人民日报;2008年
8 韩大元;“人大学派”突出的学术贡献[N];法制日报;2010年
9 记者 黎品玉;加强法学交流与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N];法治快报;2006年
10 记者 唐晓勇;本报获得“最佳报道奖”[N];人民公安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岩云;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检视[D];吉林大学;2008年
3 穆中杰;上海市法学会历史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5 方立新;传统与超越[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陈友清;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蔡宏伟;确定性的寻求[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峰;契约式谋划:关于罗尔斯万民法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孟祥锋;法律控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晶宇;法理学全球化范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鹏;迈向现代化中国法治的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2 姚选民;“和谐社会”主题下的法学研究现象之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3 于明;爱德华·柯克爵士与英国法学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郑红;对中国法学研究中“国家—社会”框架的研究检视[D];吉林大学;2006年
5 余寺涌;中国法学教育网络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娜;塞尔兹尼克的法律自然主义及其对中国法学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7 王丽;实现中国法治的哲学基础[D];延边大学;2007年
8 赵国斌;中国近现代法学教育盛衰论[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陈灵燕;美国“法院之友”制度及其借鉴[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东伟;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立法模式及其走向[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78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87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