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试述汉代家族法对家庭关系的规范

发布时间:2018-05-27 01:47

  本文选题:秦汉时期 + 竹简木牍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08年06期


【摘要】:中国文化之源在先秦,制度之源则在秦汉,所谓"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近年来随着大量秦汉简牍的发现,学术界掀起一场研究秦汉制度史和社会史的热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有很多民法的内容,涉及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身份法、婚姻法等,对认识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而言弥足珍贵。本期刊发的三篇论文,从简牍史料为着眼点,对秦汉社会史进行了专题讨论,姑以"简牍与秦汉社会史研究三题"名之,以期对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讨论有所裨益。
[Abstract]:The source of Chinese culture was in the pre-Qin Dynasty, and the origin of the system was in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iscovery of a large number of Qin and Han bamboo slips, academic circles have set off an upsurge in the study of the system history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re are many contents of civil law in Zhang Jiashan's Han Bamboo slips, including property Law, inheritance Law, creditor's Law, identity Law, Marriage Law and so on, which are valuab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three papers published in this issu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bamboo slips, discussed the social histo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under the name of "Jian du and the three subjects of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Histo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discuss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in ancient China.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根蟠;;从秦汉家庭论及家庭结构的动态变化[J];中国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漆子扬;;刘安及宾客著述考略[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

2 高瑞泉;论“新青年”派的“平等”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薛成有;;论中国当代法治建设与法制传统的冲突问题[J];攀登;2006年04期

4 孙光妍;桑东辉;;法律视域下先秦和谐思想之嬗变[J];求是学刊;2006年05期

5 周玉珍;关于古今离异之伦理比较[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田宝法;;对传统社会秩序生成机制的现代性反思[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7 贺雪峰;;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J];文史哲;2006年04期

8 姚辉;邱鹏;;论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文锁;敦煌“放妻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卞利;;作为村规民约的明清徽州族规家法初探[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正才;中国家文化与华人企业治理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杜靖;闵氏宗族及其文化的再生产[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袁红涛;论新文学中宗族叙事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5年

5 曾加;张家山汉简法律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道胜;明清徽州宗族关系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9 文霞;秦汉奴婢法律地位及其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莉;《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明月;春秋战国时期诉讼证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孙振民;古罗马共和国的法治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安小毅;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变迁之法律问题[D];清华大学;2005年

4 尹卫华;论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D];湘潭大学;2006年

5 马国喜;自然灾害与移民冲突[D];山东大学;2006年

6 王兴华;论汉代的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制度[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晓影;汉代家族内部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隋丽丽;“慎刑”新论[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田凯;中国古代耻辱刑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桑东辉;法律视野下《周易》和谐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福;我国古代滇族青铜造型艺术[J];美术;1980年07期

2 姚澄宇;论秦汉土地所有制形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王兰仲;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及春秋战国时期私人工商业的作用[J];思想战线;1980年05期

4 祝瑞开;汉代的公田和假税——附说秦的“受田”和“租”“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林剑鸣;日本僧人灵仙对中国佛典翻译的贡献[J];史学月刊;1980年02期

6 安作璋;历史上的山东[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7 张修桂;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韩肇明;;试论瑶族族源的几个问题[J];学术论坛;1980年02期

9 张畅耕;员海瑞;辛长青;;云冈石窟研究三种 云冈石窟的历史地理问题[J];中国历史文物;1980年00期

10 薛梁枫;《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举行哲学基本问题讨论会[J];哲学研究;198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渊;;《夜郎君法规》——一部贵州彝族古代地方政权习惯法[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第彬;;我对夜郎中心的看法[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伊藤敏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父老[A];六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吴空;;清代北京西苑的造园特色[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5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6 曾玲;刘管平;;从南越国御苑遗址考古发现谈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7 张铭洽;;从《史记·封禅书》看秦汉之际的神灵崇拜[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献斌;;“取决于胆”新释[A];全国中医藏象研究创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刘朝晖;;秦汉时期闽越的社会形态[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蒋仁;;浦城在闽越时期的重要地位[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静;独具只眼的王子今[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同济大学 涂怡超;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的再发现[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海晔;土家族医药传承不衰[N];中国民族报;2001年

4 齐音;最早的六博棋盘[N];中国体育报;2001年

5 潘亮;扁鹊的“六不治”[N];福建科技报;2002年

6 田静;“司马迁班固文化比较研讨会”在咸阳召开[N];光明日报;2002年

7 李再春;黔中苗族的洞葬习俗[N];贵州政协报;2002年

8 牛虎虎;亿万年前的“虎纹瓦当”[N];中国矿业报;2003年

9 张九皋 刘明贤;合浦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方宝璋;中国古代审计史的分期[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天佑;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崔锐;秦汉时期的女性观[D];西北大学;2003年

3 赵凯;秦汉时期的舆论及其社会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上官绪智;秦汉军队后勤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黄文杏;疲劳相关术语的概念及沿革的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段伟;秦汉社会防灾减灾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刘欢;汉代文学审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傅晶;魏晋南北朝园林史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波;秦汉饮食文化[D];西北大学;2001年

2 朱宏斌;战国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问永伟;秦汉廷尉新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潘丽霞;秦汉时期的奴隶制与工商业[D];河北大学;2001年

5 丁春文;秦汉自然灾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李永红;头痛病症的历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7 冯靓芸;通假的发展演变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孙展;秦汉上书制度[D];西北大学;2002年

9 高福顺;盐铁会议与昭宣中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温慧辉;论秦汉妇女的较高地位及其原因[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39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939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4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