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习俗——新疆维吾尔族的婚姻观念行为
本文选题:萨满教 + 伊斯兰教 ; 参考:《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面对国家新婚姻法的实行,新疆维吾尔族应再审视传统的婚育家庭观念与行为。信仰与习俗在悠久历史过程中承载、其形成演变与萨满信仰和多种宗教都有密切关联。本文认为新疆维吾尔族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古老风俗主要来自于萨满信仰,习惯法则主要源于伊斯兰教法,而后者尤为稳固。民族自治区的法治应充分重视这一情况并施以对策,以利其在和谐社会中的发展。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marriage law, Xinjiang Uygur should re-examin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behavior of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family. Belief and custom are carried in a long history, and their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hamanism and many religion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ancient custom of marriage concept and behavior of Uygur people in Xinjiang mainly comes from Shaman belief, and customary law mainly comes from sharia law, and the latter is especially stable. The rule of law in ethnic autonomous regions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is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in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
【分类号】:K892.3;B98;B9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连吉娥;马雪梅;;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序雅;《新唐书·石国传》考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志远;;6—12世纪南俄草原民族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3 单利;;回回医学与古希腊医学的交流[J];回族研究;2011年01期
4 马小鹤;;吐火罗国史新探[J];暨南史学;2005年00期
5 默书民;大蒙古国驿传探源[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1期
6 王洁;;7至10世纪黠戛斯军事历史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乔瑞;;中世纪商贸之国可萨汗国的兴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李光斌;;伊本·白图泰东游与海文化[J];暨南史学;2012年00期
9 李魏巍;;“安南通天竺道”在唐代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J];河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李大伟;;宋元泉州港在印度洋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初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3 葛铁鹰;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大伟;11世纪到14世纪泉州与印度洋的贸易和泉州区域社会的形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邢春梅;维吾尔语中的委婉语及其汉译[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志峰;论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闫丽萍;维吾尔族某些禁忌及其民族文化特征[J];语言与翻译;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雪琴;;斯诺克·胡格伦治与荷印殖民政府的伊斯兰政策[J];世界民族;2009年01期
2 夏新华;论8~16世纪伊斯兰教法在黑非洲的移植[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3 谭广超;胡卫军;郑权;;萨满教对东北仪礼节日习俗的影响[J];兰台世界;2010年22期
4 韩得福;东文寿;;伊斯兰教法对撒拉族道德观和习惯法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雷晓萍;;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从伊斯兰教谈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从恩霖;伊斯兰教法关于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规定[J];中国穆斯林;1996年05期
7 何溥滢;满族萨满教的几个问题[J];满族研究;1999年04期
8 潘祖刚;刘烨;;论蒙兀儿人的伊斯兰化[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9 刘建国;;《科尔沁萨满教诗歌》初探——再论萨满教的宗教性质[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01期
10 程适良!满族;《福乐智慧》中的萨满教痕迹[J];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广超;胡卫军;郑权;;萨满教艺术的特征[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宋志成;;从“续铢”谈端午节风俗[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3 吴斌;;盐业契约中的习惯法研究[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4 王雪梅;;清代自贡盐业契约中习惯法实施的保障机制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益新;;从《古兰经》看伊斯兰教的法制建设[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6 张璇如;;从满族萨满教的调查研究说起[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7 贺灵;;锡伯族萨满教概述[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8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9 施雪琴;;当代印尼政治中的伊斯兰学校[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10 韩荣培;;水族习惯法的社会功能[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曲六乙;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意义的力作[N];中国文化报;2004年
2 孟慧英;什么是萨满教[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意如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生命力顽强的通辽地区萨满教[N];通辽日报;2010年
4 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 蒋华林;习惯法的前世今生[N];检察日报;2010年
5 宜人;伊斯兰教法研究的拓新之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许章润;“习惯法”的当下中国意义[N];法制日报;2009年
7 李建荣;陇东面花蒸出别样风俗[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王铿;吃饺子的风俗[N];联合时报;2001年
9 孟慧英;考古发现中的萨满教[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王金贵;从春节放假看习惯法的力量[N];检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慧英;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李卫东;民初民法中的民事习惯与习惯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闫秋红;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D];武汉大学;2003年
5 厉尽国;法治视野中的习惯法:理论与实践[D];山东大学;2007年
6 顾世群;《古兰经》伦理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王新生;习惯性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孙丽娟;清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相卿;黔东南雷山县三村苗族习惯法研究[D];云南大学;2004年
10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时锐;海南黎族习惯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董朝阳;藏族赔命金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冲突与调适[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唐新林;论习惯法的意义[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旭;清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地租佃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黄民;论本土资源的现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于现忠;关于我国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几点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曾思平;清代以来岭南地区瑶族习惯法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8 董红启;18—19世纪初俄国农奴农村习惯法[D];吉林大学;2004年
9 贲向前;苏丹丁卡人习惯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偶芳;“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48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94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