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法制心态

发布时间:2018-06-10 20:47

  本文选题:西北民族 + 日常交往 ; 参考:《开发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的法制心态既具有一般法制心态的普遍性、共同性,也具有其特殊性。法制心态与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的结合是这个特殊性最鲜明的特色,由此形成了日常交往中的法制心态的开放与封闭的结合、遵法与感情用事的结合、权利与义务不合比例的结合等表现形式。这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法制心态经历的家庭法阶段、社会法阶段、国家法阶段相关,尤其是国家法阶段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时间短相关。为此,应该加强西北少数民族的法制心态建设。
[Abstract]:The legal mentality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the Northwest has the universality, commonness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general legal state of mi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egal state of law and national, religious, and regional is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which form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legal state of mind in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w and the sentimentality. It is related to the family law stage, the social law stage, the state law stage, and the short related time in the northwest minority area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mentality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Northwest China.
【作者单位】: 甘肃政法学院;
【分类号】:D921.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孟清;试论民族关系的调节方式及其选择[J];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曲振涛;周方召;仲深;;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法经济学视角解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黄涵华;完善我国监外执行法律监督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进;;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心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杨威;略论中国传统日常交往关系的发生背景与类型特征[J];理论探讨;2004年06期

3 奂平清;我国公民日常交往:状况、问题及对策[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日常交往礼节[J];当代贵州;2004年17期

5 ;论坛荟萃[J];哲学动态;1998年05期

6 张敏;西北民族工作纪事(1997年7—12月)[J];西北民族研究;1998年01期

7 夏纪康;王志雄;;论当代广州地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J];青年探索;1987年02期

8 李广生;李涵;;日常交往之礼的嬗变——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新差序格局”[J];学理论;2009年20期

9 张敏;西北民族工作纪事(1998年7-12月)[J];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01期

10 王肃元;;当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权利保障的变动趋势[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萍;;唐代西北民族内迁及对中原饮食文化的影响[A];唐史论丛(第七辑)[C];1998年

2 王华;郭凌云;;称谓艺术在肿瘤门诊工作中的应用[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寇健群;;建立同元西北少数民族信息网站[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沈晔;王书鑫;;一个言语听力测验材料规范化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5 李明伟;;丝绸之路上的西北民族凝聚[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凯;;“花儿”——蕴育成长于西部的独特民歌[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姚纪纲;;以人为本发展观的现实意义[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启发;;拍摄好90年代的人——谈拍摄民族新闻人物的体会[A];第二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材料汇编[C];1992年

9 谭和平;马红英;;PSC过程中引起应试者产生焦虑的因素研究[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肖群忠;林贵长;;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市民公共道德文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永章;费孝通关于开发“西北民族走廊”的探索与构想[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郑启雄 特约记者 曹定华;瞄准重点深化治理[N];人民武警;2005年

3 记者 李满福;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挂牌[N];甘肃日报;2005年

4 ;待客之道,,只有喝酒才能表达盛情吗?[N];农民日报;2010年

5 山东总队 王建成;真心爱兵兵自亲[N];人民武警;2003年

6 季卫华;慰藉心灵的良方———拥抱[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若尔盖农村兴“信息礼”[N];阿坝日报;2008年

8 乔生华;介绍土族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土族史》问世[N];中国民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彭宽;张继钢:让舞蹈浸透文化[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刘贞;徐嘉唯 大商以诚[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向前;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胡俊修;“东方芝加哥”背后的庸常[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淑琴;清末民初甘青地区民族社会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贺苗;日常思维生成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胡斌;去蔽·超越·建构[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风;小学师生日常交往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天海;商业住宅区开发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李广生;中国传统日常交往之礼的现代转换[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张强;西北民族叙事诗的叙事模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5 张敏;师生日常交往实践的批判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彤;济宁回族家庭日常交往网络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亚志彬;西北民族叙事诗的结构模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苟天来;村落邻里关系构成与分布的网络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林似非;导师与研究生关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姗姗;增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04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004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2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