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忠实协议”的裁判规则解释
本文选题:忠实协议 + 婚姻法 ; 参考:《政治与法律》2017年08期
【摘要】:在现代社会背景之下,夫妻"忠实协议"具有不可回避性,不应在整体上否定其效力。"忠实协议"是否有效,其本质上是个案判断问题,并不具备整体有效的正当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关系的自我修复机制仍然可以发挥作用,夫妻"忠实协议"不具备单独可诉性。法院审理夫妻"忠实协议"纠纷,不应当采取合同法的裁判方法,而应当将违反夫妻"忠实协议"的行为视为侵犯另一方期待权的侵权行为。司法裁判应在这种认知视角之下,以利益衡量为中心的裁判思维,遵循"后果主义"的事实出发型司法裁判方法,从而得出既尊重夫妻"忠实协议"效力又兼顾夫妻双方权益的裁判结论。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society, the faithful agreement of husband and wife is inevitable and should not be negated in the whole. " Whether Fidelity Agreement is effective or not is essentially a matter of case judgment and does not have the legitimacy of overall validity. During the marriage relationship, the self-repairing mechanism of marital relationship can still play a role, and the "faithful agreement" of husband and wife does not have individual actionable nature. The court should not adopt the method of contract law to try the dispute of "faithful agreement" of husband and wife, but should regard the violation of "faithful agreement" of husband and wife as an infringement of the other party's right of expectation. The judicial decision should follow the fact of "consequence doctrine" to give out the method of judicial adjudication under this kind of cognitive angle of view, with the judgment thinking centered on the measure of interes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both the validity of the faithful agreement an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husband and wife are respected.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地方立法对妇女权益保护的发展和创新”(项目编号:GD12XFX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浪;期待权的界定[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琳;;论期待权[J];湖湘论坛;2006年05期
3 阮丽娟;阮萍萍;;论期待权[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5期
4 张雅萍;;期待权概念及其学说之考察[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5 申卫星;;期待权研究导论[J];清华法学;2002年00期
6 吴培玉;;期待权社会价值分析[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张雅萍;;期待权性质之法理学分析[J];学术交流;2009年08期
8 王红梅;;试论保留买主期待权的效力及其保护问题[J];传承;2010年33期
9 张雅萍;;期待权效力之法理学探究[J];学术交流;2011年04期
10 张雅萍;;期待权之本质特征刍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饶晓曜;;简析继承权是否能成为期待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崔民;患者期待权损害赔偿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曹大德邋张北京;对被执行人分期付款商品房的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申卫星;期待权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张雅萍;期待权导论[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睿;论期待权[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贺芬;期待权若干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4 王廷廷;期待权与既得权分类标准及期待权类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李潇莹;论我国期待权的民法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苏晨;不动产受让人的期待权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7 王骅;我国期待权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曾军;商品住房期待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贾楠;期待权理论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郝燕;期待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60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086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