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民事司法保护制度研究
[Abstract]:The famil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only if the family is kind, the society will be harmonious and stable. Domestic violence endanger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victims, family stabil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Therefore,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civil relief for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has become a hot social issue and expert research. But at present, the exploration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China is limited to the connotation and cau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neglect of a lot of places, comparative research is not enough, empirical research is not enough. Starting from the summary of domestic violence,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s the connotation, types, causes, harm and the existing regulations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our country, taking the civil judicial protection system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Norway as the refere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existing civil judicial protection system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our country is in the pre-lawsuit maintenance system, the court shelter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habeas corpus system.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court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the evidence system of domestic violence cases, th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and the mediation system of the domestic violence court; Finally,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perfect the civil judicial protection system of domestic violenc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perfect the civil protection order system, to construct the court asylum system for the perpetrators, to establish the domestic violence education system for the perpetrators, and to perfect the evidence system of domestic violence cases. Set up litigation system supplemented by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perfect the mediation system of domestic violence cour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3.9;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闻;上海召开“制止家庭暴力、保障妇女权益”研讨会[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4期
2 曹诗权;中英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4 ;会诊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5 刘梦;什么是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6 李玫瑾;家庭暴力,绝非孤立的社会现象[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7 李玫瑾;家庭暴力不再是私事[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8 张荣丽;关于家庭暴力的几点法律思考[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9 荣维毅;消灭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10 段京连;禁止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席淑君 通讯员张军萍;青岛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杨涛;家庭暴力与职务高低无关[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6 薇薇安 辛文;家庭暴力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9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雅蓉;论家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黄迎;上海孕产妇家庭暴力现状及服务机构应对能力的现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莫良丰;民事保护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事前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8年
4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都正伟;家庭暴力及其防治对策[D];南昌大学;2008年
9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1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29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