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公安机关实施《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不作为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26 09:5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在介入家庭暴力行为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作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二是对警察职责理解狭隘,三是执法难,四是执法保障不足。欲解决警察不作为问题,除了通过加强对警察的教育培训,改变传统家庭自治观念,正确定位警察介入家庭暴力的职责,加大执法投入外,关键是要明确公安机关在处置家庭暴力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即法治原则、合理原则、比例原则和责任原则。
【作者单位】: 石家庄市公安局;
【分类号】:D9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敏;;服务行政视角下公安行政不作为新探——以警察干预家庭暴力为例[J];河北法学;2013年08期

2 张振声,徐永红;中国警察职业倦怠问题解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昱辉;;论公安机关实施《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不作为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2 程慧芳;;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民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6年20期

3 孙菊芳;;农村家庭暴力侵害法律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16年08期

4 李享;;基层民警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南京、南通、徐州等市的基层派出所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6年12期

5 李昌庆;何木叶;张鑫;;警察职业倦怠的元分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6 赵春明;;浅析警察角色冲突导致的职业倦怠[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7 牛家玮;王世卿;;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对缓解警察职业倦怠的价值研究[J];公安研究;2015年08期

8 李旭驰;韦战;;Y理论在公安民警职业倦怠问题中的运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9 张建肖;;家庭精神暴力法律介入可行性分析[J];河北法学;2015年04期

10 张俊山;;警察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探究[J];黑河学刊;2014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苇;段伟伟;;法院在防治家庭暴力中的作用实证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情况为对象[J];河北法学;2012年08期

2 梅达成;;具体行政不作为的概念分析[J];河北法学;2011年12期

3 章志远;;司法判决中的行政不作为[J];法学研究;2010年05期

4 黄学贤;;形式作为而实质不作为行政行为探讨——行政不作为的新视角[J];中国法学;2009年05期

5 王向贤;;试论一般夫妻暴力与男权恐怖暴力[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杨小君;;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赵颖;王威;;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策略与行动[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李云虹;法律宽恕杀夫女子——对“以暴抗暴”杀夫案的调查[J];法律与生活;2005年15期

9 王世涛;;论行政不作为侵权[J];法学家;2003年06期

10 熊菁华;试论行政不作为责任[J];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诗权;中英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会诊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4 刘梦;什么是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5 李玫瑾;家庭暴力,绝非孤立的社会现象[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6 李玫瑾;家庭暴力不再是私事[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7 张荣丽;关于家庭暴力的几点法律思考[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8 荣维毅;消灭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9 段京连;禁止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7期

10 陈小力;面对家庭暴力——谁能保护女性[J];乡镇论坛;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席淑君 通讯员张军萍;青岛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杨涛;家庭暴力与职务高低无关[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6 薇薇安 辛文;家庭暴力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9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雅蓉;论家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黄迎;上海孕产妇家庭暴力现状及服务机构应对能力的现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莫良丰;民事保护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事前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8年

4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都正伟;家庭暴力及其防治对策[D];南昌大学;2008年

9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42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542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6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