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权利保护立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铖;任晓林;田丽娜;;城市流动儿童受教育难问题的政策出路[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崔晓旭;;流动儿童现状及其社会救助问题的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3 宇文;;“流动少年”的烦恼[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年03期
4 刘杨;方晓义;;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状况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冯希艳;;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晓伟;;浅谈农民工权利的保护[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7 李莹;;私力救济之民事自助行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刘猜;;论刑事侦查中犯罪嫌疑人近亲属的权利保护[J];法学杂志;2011年07期
9 牛嘉琦;;浅论微博著作权问题[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10 王海永;曾丽清;;志愿者权利保护的宪法研究[J];学理论;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梨;;深圳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和对策[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红;陈纯槿;;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由“政府购买学位”引发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潘瑞康;;关于流动儿童入学难的探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7 李晓艳;;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思考[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8 陈雷音;罗学荣;;长沙市流动儿童心理状况的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谢建华;;让流动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 让流动花朵拥有幸福童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吴新慧;;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家庭互动模式比较[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丽娟;教育:为流动儿童圆梦[N];河北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曹丽娟;流动的儿童 流不走的爱[N];河北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施维;流动儿童应全面享受同城待遇[N];农民日报;2010年
4 曹丽娟 刘涛;给流动儿童一个稳定的课桌[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徐姗姗 本报记者 周丽婷;“没人看得出他们是留动儿童”[N];中国妇女报;2010年
6 黄晓华 谭丽琳;关爱流动儿童[N];海南日报;2007年
7 记者 王春霞;建立16岁以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N];中国妇女报;2007年
8 陈若葵;流动儿童为何上学难[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王博;灵台县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机制[N];平凉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李树军;我市建立第一所流动儿童之家[N];朝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雨峰;思想控制与权利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陈少琼;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少数民族权利刑事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刘琳琳;商业证券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陈刚;改善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保健服务利用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于建星;自由与权力: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书前;企业基本经济权利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吴双全;少数人权利的国际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郭丹;金融消费者权利法律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宗明;流动儿童权利保护立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2 林盈盈;南宁市流动儿童孤独感、自我接纳及行为问题的现况及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3 崔娟;广西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社会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思霓;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入及其过程中的归因风格与挫折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广东;从生活世界看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D];云南大学;2010年
6 孙倩倩;沈阳市3-6岁流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状况的调查[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敏红;群体关系结构特征对流动儿童社会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苏文;流动儿童城市角色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魏彩;学龄前流动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2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54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