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事法律制度与现代民法的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9;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庞昭;邝良锋;;留日法政学生与近代法学体系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1年05期
2 柴帅;;罗马法人格制度对现代民事主体制度的启示[J];北京农业;2011年12期
3 蒋赛静;;从契约到身份——论现代民法中身份的复归[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朱岩;;社会基础变迁与民法双重体系建构(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1年02期
5 楼芝华;;关于罗马法中未适婚人的监护制度[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5期
6 陈味象;;略谈关于民法基本原则的几个问题——从民法基本原则之立法表达的角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7 古丽米拉·艾尼;;浅论民法本位[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8 郭璇;;论民法公序良俗原则[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9 王利明;;民法的人文关怀[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曹博;;浅析诚实信用原则[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友苏;钟凯;;“商事通则”:纠缠在历史与现实中的误会——兼议私法的统一及其现代化[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2 段东梅;;我国未来民法典体系的建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桂香;郭唐军;;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浅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王亮;;我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及其成员管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刘国涛;;权利能力与未出生者法律地位[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6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7 金承光;;论类推适用及其逻辑特征[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蒙俊;;刍议消费者反悔权——兼论中英街商业欺诈之克服[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9 彭杰;;浅析后悔权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构建[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军 孙新红;民法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途径[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法学所 孙宪忠 谢鸿飞;民法学重大问题研究状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张莹;无法指证肇事司机 车上乘员共同赔偿[N];法治快报;2006年
4 梓瑾;民法典中的重要权利关系:物权法[N];中国审计报;2005年
5 刘志华;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N];法制日报;2006年
6 申卫星;被误读的中国民法和梦想中的中国民法典[N];光明日报;2006年
7 王学军;物权法:为公民财产筑起“保护墙”[N];财会信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高红十 见习记者 唐俊;与法结缘[N];法制日报;2006年
9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强世功;法治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钟奇江;社会呼唤事实合同[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台英;知识产权对现代民法带来的省思[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覃远春;民法自然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杨立杰;民初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研究(1912-1928)[D];重庆大学;2008年
4 谢全发;汉代债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董文军;平等视野中的消费者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邹治;法律漏洞的认定与填补[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张世鹏;虚假广告民事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韩伟;私法自治的历史演变与民法体系的完善[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曹险峰;人格、人格权与中国民法典[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琦;清代民事法律制度与现代民法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丽华;解析清末法制改革及其现代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易大东;清末法制改革对西方法文化的引进与移植[D];四川大学;2004年
4 刘海伟;传统道德诚信与现代民法诚信原则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文娟;领事裁判权与清末法制改革[D];青岛大学;2012年
6 林柏旬;民法中自然人人格的演进[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何晶;中日近代法律移植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金艳;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传统民法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罗建文;论清末出洋考察宪政[D];湘潭大学;2006年
10 吴小虎;论自然之债的本质[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6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54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