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彩礼返还制度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彩礼返还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于彩礼返还的问题一直是司法实践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二)》)设置了彩礼返还规则,以解决现实中大量存在的彩礼返还纠纷。毋庸置疑,《婚姻法解释(二)》在处理彩礼返还纠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的司法理念。但是《婚姻法解释(二)》设置的彩礼返还规则过于简单,在司法审判中出现很多问题,引发了许多争议,不同地区的法院,甚至是同一法院的法官对同一性质的案件往往达不成统一的认识,导致对同一性质的案件有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决。鉴于彩礼返还在现实生活中引发大量的民事纠纷,甚至引发刑事犯罪,笔者认为对彩礼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针对现实中出现的相关法律问题提出一些立法完善的建议,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本文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彩礼的基本内涵。从彩礼的概念和特征谈起,继而介绍彩礼的由来及演进,以及彩礼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全面认识彩礼。 第二部分:彩礼给付的法律属性和社会功能。关于彩礼性质的学说有很多,笔者赞同彩礼是附条件的赠与。同时,就彩礼给付的社会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展开了论述。 第三部分:彩礼返还的必要性以及请求权基础。彩礼的返还无论是对于个人利益还是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是彩礼返还法律问题的根本,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是不当得利。 第四部分为我国的彩礼返还制度及其完善。该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现有的彩礼返还的规定、分析现行彩礼返还制度的不足,提出彩礼返还制度的立法完善构想。
【关键词】:彩礼 彩礼给付 彩礼返还 请求权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2
- 一、彩礼的基本内涵12-18
- (一) 彩礼的概念、特征12-13
- 1、彩礼的概念12
- 2、彩礼的特征12-13
- (二) 彩礼的起源及其演进13-15
- 1、彩礼的由来13-14
- 2、彩礼的演变14-15
- (三) 彩礼给付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5-18
- 1、彩礼与婚约的关系16
- 2、彩礼给付与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关系16
- 3、彩礼给付与彩礼返还的关系16-18
- 二、彩礼给付的法律属性和社会功能18-25
- (一) 彩礼给付的法律属性18-22
- 1、关于彩礼给付法律性质的不同学说18-20
- 2、对彩礼给付性质学说的法律评析20-22
- (二) 彩礼给付的社会功能22-25
- 1、彩礼给付的积极功能22-23
- 2、彩礼给付的消极功能23-24
- 3、彩礼给付引发的社会问题24-25
- 三、彩礼返还的必要性和请求权基础25-28
- (一) 彩礼返还的必要性25-26
- 1、保护彩礼给付方的利益25
- 2、保障社会和谐25-26
- (二) 彩礼返还的请求权基础26-28
- 四、我国的彩礼返还制度及其完善28-39
- (一) 我国关于彩礼返还制度的规定28-29
- (二) 我国彩礼返还制度的不足29-31
- 1、缺少彩礼返还的指导原则29
- 2、彩礼范围不明确29
- 3、缺乏明确的诉讼主体29-30
- 4、在彩礼返还情形中,没有考虑过错方的责任30
- 5、没有涉及彩礼返还的时间条件30
- 6、缺乏统一的彩礼返还裁量尺度30-31
- 7、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没有照顾到我国的风俗习惯31
- (三) 我国彩礼返还规定的完善建议31-39
- 1、确定彩礼返还的指导性原则32
- 2、准确界定彩礼的范围32-33
- 3、明确彩礼返还的诉讼主体33-34
- 4、引入主观过错制度34-35
- 5、以时间作为彩礼返还的适用条件35
- 6、确立明确的返还比例,同时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35-37
- 7、建立符合风俗习惯的彩礼返还制度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参考政策法规42-43
- 发表文章目录43-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45-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魁;沈烨;;审视不当得利纠纷的“基础面”与“关键点”——一种方法论的视角[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王晓磊;;丈母娘刁难指数排行榜[J];人物画报;2011年14期
3 卜祥洪;;论占有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与范围[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4 吴家林;;解除同居后彩礼返还法律问题探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5 樊帅;;“闪婚”又“闪离”应当还彩礼[J];乡村科技;2010年11期
6 邹碧华;;要件审判九步法及其基本价值[J];人民司法;2011年03期
7 廖静;;钻戒有什么用[J];现代妇女;2011年08期
8 陈婷婷;孙海峰;王建平;;推行要件审判九步法的调查报告[J];人民司法;2011年03期
9 朱成玉;;你带不走一座湖的忧伤[J];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11年08期
10 陈敕赫;;乘电梯受伤是否算工伤[J];人力资源;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增美;王来平;;农村家庭养老需要澄清的误区[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钟发品;;试论浙江畲族婚俗演变[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3 李泽曾;;沙县夏茂婚俗礼仪与探源[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叶鹏;;对农村离婚案件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5 王晶晶;林崇光;;一例自杀未遂的综合干预过程[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束颖;;没有军籍的女战士[A];老兵话当年(第三辑)[C];2002年
7 董绍克;;山东方言与儒教[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德昌;石修华;;民族婚俗与婚姻法律冲突的司法调整——论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婚姻案件审理的规范化方向[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9 陈屹立;张帆;;死亡赔偿制度之构建:从个人福利角度的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陆双梅;;云南少数民族抢婚(偷婚)习俗的文化探析——以奔子栏藏族偷婚习俗为例[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婧 关信娜;还我彩礼[N];衡水日报;2005年
2 张勇;离婚时返还彩礼须有条件[N];农民日报;2005年
3 安徽省池州市中级法院 唐金法;彩礼纠纷为何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记者 张铭;彩礼风影响家庭和谐[N];牡丹江日报;2009年
5 记者 张铭;刹彩礼风需全社会共同努力[N];牡丹江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刘福国;婚嫁彩礼:农民头上一座“山”[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苏海琴 实习生 吕重鹏;高额彩礼逼穷娶媳农家[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申保珍;彩礼三种情形可返还[N];农民日报;2003年
9 记者 赵兴武 通讯员 丁晓头 徐高纯;南京首例彩礼返还案宣判[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王涛;彩礼的性质与返还浅析[N];江苏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楠;责任保险第三人请求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许冰梅;医疗过失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陈彦宏;分析法学的权利概念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沃耘;民事自助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刘彩清;婚姻、家庭、生育与妇女地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7 李飞龙;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婚姻与家庭研究(1950-198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崔明玉;延边朝鲜族传统婚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霞;论我国彩礼返还制度[D];山西大学;2012年
2 何锐;完善我国彩礼返还法律规则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邓莉苹;浅析新形势下彩礼所涉法律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师云蕊;理俗人——一汉人村落“彩礼”和“嫁妆”的深描[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戴军;彩礼返还规则的法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敖勿日吉木斯;农区蒙古族村落婚姻彩礼变化及其社会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张晓龙;彩礼返还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熊妮;彩礼比例返还的案例分析与探索[D];兰州大学;2011年
9 齐媛;彩礼返还纠纷案的法律评析[D];河北大学;2011年
10 付守新;论当代中国彩礼的法律性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彩礼返还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2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