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我国彩礼及其返还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25 16:23

  本文关键词:我国彩礼及其返还制度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彩礼,习惯上我们又称为聘礼或者聘金。在通常意义上,彩礼是指男女订婚的时候,由男方或男方家庭给予女方及女方家庭一定数额的财物,作为婚约,或者作为一桩婚姻成立的标志和必经程序。某种意义上,彩礼可以看作是对女方家庭抚养女儿的一种补偿或报酬。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我国彩礼的含义已经逐渐发生变化。现代意义上的彩礼不再仅指男方对女方的赠予,而变为了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及其家庭,为了婚姻的成立,对对方进行的财物赠予。 彩礼制度是中国一项历史悠久的制度。以法制史的视角看来,周代“纳征制度”是其前身。到今天为止,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彩礼制度仍然是一项盛行的传统习俗。而对于彩礼的性质定位,学者们争议很多:附义务赠与说、附解除条件赠与说与目的赠与说是目前存在的主流观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而提高,彩礼的数额、种类都有着大幅度的增加,而随着时代和思想的发展,婚姻与婚约的稳定性日益下降,由彩礼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同时,彩礼引发的纠纷并不是单纯的金钱、财物问题,还涉及到两个家庭的情感与稳定,从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我国《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中,对的彩礼返还制度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此规定不够详细,操作性不强,略显粗略,在实务操作中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应在立法、和司法的完善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使彩礼的纠纷问题能够得到更好地解决。对此,笔者在归纳和总结中国古代彩礼制度的概念沿革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法律界对于彩礼性质的界定,并据此对于当前时期我国法律界对于彩礼问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彩礼 婚约 返还 性质 法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彩礼制度概述10-16
  • (一) 彩礼制度的概念与沿革10-13
  • (二) 彩礼存在的原因13-14
  • 1. 社会原因分析13
  • 2. 从现实意义角度分析13-14
  • (三) 彩礼制度的价值14-16
  • 二、彩礼的性质界定探析16-21
  • (一) 彩礼与相似概念的区别16-17
  • 1. 彩礼给付与借婚姻索取的财物16
  • 2. 彩礼与一般的婚约赠与物16-17
  • (二) 彩礼给付的性质争议及评析17-19
  • (三) 返还彩礼必要性19-21
  • 三、法律视野下的彩礼及其返还21-29
  • (一) 我国历史上彩礼纠纷的解决21
  • (二) 现行法律对于彩礼及其返还的态度21-22
  • (三) 现行法律对于彩礼问题存在的缺陷22-25
  • 1. 彩礼返还纠纷审理范围22-23
  • 2. 诉讼主体规定不够明确23
  • 3. 诉讼时效的计算在实践中难以操作23-24
  • 4. 对诉讼请求的证据认定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存在问题24-25
  • (四) 关于完善我国彩礼返还规则的建议25-29
  • 1. 比较法上的考察25-26
  • 2. 立法建议26-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1
  • 致谢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朴;;婚约解除后彩礼纠纷的处理[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贺光辉;;婚约解除后的法律后果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3 张学军,付翠英;我国婚约解除损害赔偿制度问题探究[J];法律适用;2005年08期

4 屈铁收;彩礼规定有法律缺陷[J];法律与生活;2004年21期

5 于晶;;订婚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冲突的实证研究——我国西北农村地区订婚习惯法透视[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林德华;彩礼返还纠纷应认定为附条件赠与[J];律师世界;1994年01期

7 唐海山;聂禄虹;;离婚后彩礼的返还——不当得利、返还法制度孰优孰劣[J];南方论刊;2007年05期

8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年06期

9 王明成,周中举;无正当理由解除婚约损害赔偿的可能性——对现行规则的解读[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10 于晓青;;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彩礼及其返还制度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94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3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