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野下布依族婚姻习俗与婚姻立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2 03:06
本文关键词:唯物史观视野下布依族婚姻习俗与婚姻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原理指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与基本内容,上层建筑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之间彼此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体到布依族的婚姻习俗与国家层面的婚姻法而言也不例外。 布依族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云、贵、川等地,在历史上,由于这些地区大都处于深山沟壑之中,交通不便,教育发展不足,该地区的基本上过着一种比较封闭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家庭、宗族、村寨、榔团联盟为主要构成内容的,以血缘与地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维持当地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节包括从择偶、定亲、结婚、离婚以及相应的家庭关系具有民族特色的婚俗习惯;由于传统中国农业社会政治统治的指导理念与实际需要,国家婚姻律令承认这一风俗习惯的地位,这一风俗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替代着国家正式的婚姻法律,实质上发挥着调节布依族婚姻家庭关系的功能。 在皇权政治退出历史舞台后,工业化、现代化成为新的国家政权对中国社会尽心改造的显著特征。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而来的是国家政权的下沉以及基层政权组织的建立,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处于变革与发展进程中,从而布依族传统的社会组织的地位、功能都受到了相应的冲击;同时,由于交通与通讯设施的改善以及教育的发展,布依族社会传统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脱离农业生产领域、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接受并带回外部的新思想和观念,使得布依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随着布依族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他们传统的婚俗习惯在得到传承的同时,从内容形式到地位功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迁。择偶标准与方式日趋多元化,择偶的范围不断扩大;结婚的年龄有相应的提高,结婚的程序逐渐趋于简化,不落大家的习俗逐渐改变;妇女的地位有很大提升,离婚的观念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人们对婚姻的本质的认识有所改变;逐渐从多子多福的生育观逐渐向优生优育转变,家庭形式也从扩大式的家庭结构逐渐向核心式家庭变迁。伴随着近代国家而来的是国家层面的律令的建立与发展,面对布依族现实的社会状况与传统的婚俗习惯的传统,一方面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并不像传统农业社会中封建王朝律令一样,将调节家庭婚姻关系的功能完全赋予还俗习惯法,同时也并没有一刀切地完全摒除布依族婚姻习俗的存在。在态度上采取一种尊重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保护。在总的原则指导下,根据不同地区与时期的现实情况,在具体的法律内容上采取了一定的变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关系表现为一种从“统一中的特殊”到“发展中的靠近”并最终走向“现实中的统一”。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与相应的国家婚姻法的变迁历程启示我们,我国未来少数民族婚姻立法必须考虑相应的相关因素,即布依族婚姻立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应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积极意义,必须与其民族文化发展相协调,以及必须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
【关键词】:唯物史观 布依族 婚俗习惯 婚姻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92.22;D923.9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导论11-17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11-13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13-15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16
- 四、主要框架与内容16-17
- 第一章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习惯、法与习惯法17-22
- 第一节 习惯与习惯法17-19
- 一、习惯与习惯法形成的社会基础17-18
- 二、历史发展中习惯与习惯法的相互关系18-19
- 第二节 现实中习惯法与国家法的理论与实践关系19-22
- 一、习惯法与国家法理论形态的关系19-20
- 二、习惯法与国家法实践形态的关系20-22
- 第二章 布依族婚俗习惯的内容与婚姻法的历史态度22-46
- 第一节 布依族的基本概况22-23
- 第二节 布依族婚俗习惯的内容23-33
- 一、婚姻的缔结23-30
- 二、离婚习俗30-32
- 三、家庭关系习俗32-33
- 第三节 布依族婚俗习惯的社会基础33-43
- 一、布依族婚俗习惯的经济基础---封闭的小农经济33-37
- 二、布依族婚俗习惯的政治基础---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37-41
- 三、布依族婚俗习惯的文化基础—家庭和社会教育基础上的稻作文化41-43
- 第四节 传统婚俗习惯对婚姻法的功能与地位的替代43-46
- 一、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必然43-44
- 二、传统社会治理理想的需要44-45
- 三、传统社会法律倾向的后果45-46
- 第三章 布依族婚俗习惯的沿革与婚姻法的变迁46-72
- 第一节 布依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46-55
- 一、社会组织的变化46-51
- 二、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51-53
- 三、教育的发展与思想观念的转变53-55
- 第二节 布依族婚俗习俗的变迁55-62
- 一、结婚习俗的变迁56-60
- 二、离婚习俗的变迁60
- 三、家庭关系习俗的变迁60-62
- 第三节 婚姻法的变迁62-72
- 一、婚姻法对布依族婚俗习惯的态度62-66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婚姻法在民族婚姻方面的变革与调整66-72
- 第四章 布依族婚姻立法未来发展的思考72-94
- 第一节 布依族婚俗习惯得以留存的基础72-74
- 一、法的精神的体现72-73
- 二、从法的精神的本质看风俗习惯与法律73-74
- 第二节 民族婚俗习惯对于民族婚姻家庭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74-77
- 第三节 未来布依族婚姻立法考虑的相关因素77-94
- 一、布依族婚姻立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77-83
- 二、布依族婚姻立法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83-87
- 三、布依族婚姻立法应与其民族文化发展相协调87-91
- 四、布依族婚姻立法必须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91-94
- 结束语94-95
- 参考文献95-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安琪;新疆维吾尔族的婚姻制度与妇女福利[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5期
2 乐天;青海蒙古族婚俗文化[J];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02期
3 刘洁;布依族妇女婚姻状况改变的意义[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4 王兰圃;布依族婚俗应进行改革[J];社会;198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鸣明;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唯物史观视野下布依族婚姻习俗与婚姻立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0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470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