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农村婚姻基础的司法判断
本文关键词:社会变迁中农村婚姻基础的司法判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农村婚姻价值的多元性以及离婚的多因性,司法需要对婚姻价值依照社会现实与功能的需要进行衡量,必要时应在判断原则、法律适用、程序适用上进行适当的扩张。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社会变迁 农村婚姻基础 司法判断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一、在制度、传统与现实之间———对农村社会婚姻基础动因的剖析(一)责任———婚姻的常态及重要支柱农村婚姻家庭如同缔造了一个责任链条,环节上的每一人享受权利的前提是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则,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传统性别规范仍潜隐于社会的心理深层,并影响和制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卫玲;“凑合型”婚姻社会心理浅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嘉璐;论民族文化的雅与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贺强;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论女性期刊定位[J];编辑学刊;2001年06期
3 许多澍;十五年间征婚主体及其择偶标准的变迁——以征婚广告为分析切入点[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4 刘庚常;孙奎立;张俊良;;我国家庭关系的变动特点及其影响[J];东岳论丛;2006年02期
5 胡文芳;浅议现代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功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范丽娟,程一;留守女:现代农村社区的一个新群体[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王少宇;中国传统庭院式建筑布局折射的封建礼制管理思想[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8 项丽萍;;农村留守女:一个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张荣艳;从“伦理”到“法理”——当代中国家庭关系的变迁[J];呼兰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10 马忆南;;婚姻法第32条实证研究[J];金陵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贾烈英;无政府性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5 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建龙;福利、惩罚与少年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林学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8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福祥;旅游与社区人文环境互动关系研究——以云南大理市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志君;素质教育导向下的四川省小学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郭兰英;高等学校学生权利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4 高璐;涉外离婚国际私法问题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叶兵;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下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协调[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孙琳;中小学离异家庭学生问题及教育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钱雨;课程发展中的幼儿教师角色探析——解释现象学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田健夫;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9 陈荔;国内语言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及语码混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牛玉萍;我国90年代婚姻家庭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沛;;中央苏区史研究的新进展——简评《中央苏区研究丛书》[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2期
2 熊跃根;;论转型时期我国福利体制的改革与社会政策的发展[J];学习与实践;2010年01期
3 ;中国法学纪事[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4 刘海涛;;政治发展与体制创新的知识供给原理——“对抗”与“冲突”的知识论探析[J];江汉论坛;2010年02期
5 吴桂山;;社会变迁中的法律与民情-从合法与合理的冲突分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3期
6 崔卓兰;刘福元;;行政自制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检察官;2010年01期
7 李元书;;重新认识和正确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冲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格勒;;西藏家庭与西藏现代化三个发展阶段——对西藏50年来社会变迁的实地调查[J];人权;2010年01期
9 谢冬慧;;我国主体性法律形式之变迁[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1期
10 李志永;张月英;;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文超;;畅销书研究:基于社会心态研究取向的探讨[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徐卿;;浅析巴茨的教育史学观[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3 张斌贤;;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解体之“谜”[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4 周晔;;教育近代化的积极推动力——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之研究[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5 宁欣;;汉唐中央官学学生成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6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7 王文华;李雪铭;;外来人口与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徐卿;;浅析巴茨的教育史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宁欣;;汉唐中央官学学生成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周晔;;教育近代化的积极推动力——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敬博;刑法立法要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协调性[N];检察日报;2010年
2 深圳市七色麻服饰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张雷;追逐梦想 真情守望[N];中国服饰报;2010年
3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农村社会变迁亟须理论和实践的回应[N];人民日报;2010年
4 记者 关桂峰;从年夜饭品社会变迁[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农村社会变迁亟需理论和实践的回应[N];人民日报;2010年
6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薛江武;司法能动与被动:并不矛盾的并存选择[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湖北教育报刊社 夏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何以生生不息[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陈菁霞;千山夕阳:王振忠谈徽州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邱敏 李颖;“80后”生存现状大调查[N];广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汝健 王华兵 本报通讯员 肖逢 谢婷;法院文化:东方风来满园春[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3 李大海;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范连生;建国初期三农问题与乡村社会变迁(1949-1956)[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炜;印刷媒介与15、16世纪英国社会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6 艾佳慧;社会变迁中的法院人事管理[D];北京大学;2008年
7 丁华东;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8年
8 郝亚明;体制政策与蒙古族乡村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周飞;技术传播体系与社会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连海;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李佳;社会变迁视野下的行政行为形式理论剖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田柏栋;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区社会变迁对城市化时空演变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贾冉冉;新加坡的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杨庆;登相营的社会变迁:作为政治经济区位变化的繁荣和凋敝[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胡霞;社会变迁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杨宏亮;当代都市教会组织特征及科层制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斌斌;作为社会和文化情境的同伴圈子对儿童学业/社会能力发展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芳正;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文鹏;行政生态学视角下我国县政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变迁中农村婚姻基础的司法判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47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