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降传统法定离婚制度探究
发布时间:2017-06-23 08:22
本文关键词:唐以降传统法定离婚制度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中国古代法定离婚制度主要包括七出、义绝、和离和违律婚断离等,形成于唐代,是礼法融合的产物。设计者运用个人、家庭、国家及社会等多种手段协调解决婚姻冲突,共同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以唐以来传统法定离婚制度的发展变化为线索,采用史学与法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正史、中央及地方档案和判牍、出土资料、家谱族规、史料笔记以及文学作品等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客观全面地探究法定离婚制度,对其进行法律解释。 在导言中笔者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起、意义和学术研究的现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力求采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避免一味的道德评判,从法律制度变迁的角度对古代法定离婚制度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对法定离婚制度进行趋势性研究,进而探讨法定离婚制度的历史演进、变化特点和社会成因,归纳出其结构特点和理论基础,以期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所突破。 正文部分共包括五章: 第一章法定离婚制度的探源。离婚本源于风俗,后来逐渐由礼来调整,汉代具有规范属性的七出出现并践行于实际的婚姻生活中;义绝离婚的观念开始形成,在司法中亦有所体现。这些均成为唐以来法定离婚制度的渊源。 第二章法定离婚制度的演进。本章重在考证法定离婚制度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历史演进,如唐代最初对七出、义绝、和离和违律婚断离四种离婚制度如何定位,到了宋元时期如何发展,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考证有助于完成法定离婚制度的静态描述和动态探究,尽可能客观还原中国传统法定离婚制度的面藐。 第三章法定离婚制度的变化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法定离婚法制也在悄然改变,渐失家族性而更加重视婚姻关系本身;适当兼顾婚姻中女方当事人的利益,初显夫妻双方责任分担的趋势;国家对婚姻的干预逐渐弱化。通过认识法定离婚制度的变化,笔者意欲揭示法定离婚制度从重视家族事务逐渐向重视夫妻个人事务演变的趋势,体现了法定离婚制度内在的发展规律。这是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结果。 第四章法定离婚制度的结构特点。法定离婚制度的设计遵循着家庭、国家、个人和社会伦理保障的运思理路。“七去”是夫家的意识表达,意在照顾家庭的整体利益;义绝是国家的意识表达,以强制干预的方式维护家族间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和谐;和离则是夫妻的意识表达,给予夫妻个人有限的考虑空间;违律婚断离则从法律上规定诸多禁止结婚的戒条,对违律的婚姻强制断离,形成有利于婚姻稳定的社会伦理环境。 第五章法定离婚制度原理的初步认识。法定离婚制度的思想逻辑是:婚姻的本质在于合好两姓,承祖继嗣,婚姻失和导致离婚,夫妇尊卑有别是法定离婚制度的思想基础;法定离婚制度通过运用家庭、国家和个人多种手段,在维护男权的前提下,考虑女性的利益,实现衡平兼顾;通过限制离婚,提高结婚和再婚的成本,注重离婚后家庭和社会秩序的修复,达到维护社会整体稳定的目的。通过多种手段调整离婚,唐以来传统法定离婚制度形成七出为基础,以义绝为手段,以和离和违律为婚断离为补充的结构特点,完全适应社会生活的实际,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极具域外影响力。希冀本文的探究为正确处理离婚中的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克服自由离婚法的缺陷,完善婚姻立法,提供思考。
【关键词】:法定离婚 七出 义绝 和离 违律婚断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3.9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言10-21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10-12
- 二、学术史回顾12-19
- 三、探究的新见19-20
- 四、几点说明20-21
- 第一章 法定离婚制度的探源21-33
- 第一节 七出及其礼治化21-29
- 一、具有规范属性的七出21-25
- 二、七出的具体运用25-29
- 第二节 义绝的萌芽29-33
- 一、义绝的基本含义29-31
- 二、义绝的司法实践31-33
- 第二章 法定离婚制度的演进33-78
- 第一节 唐代法定离婚制度的形成33-55
- 一、七出的规定与实践33-39
- 二、义绝的有关规定39-40
- 三、和离的法律规定与执行40-44
- 四、违律为婚断离的规定44-55
- 第二节 宋元法定离婚制度的继承与发展55-65
- 一、七出制度的微变55-58
- 二、义绝制度的继承与发展58-63
- 三、宋代实行宗室和离审查制63-64
- 四、违律婚断离制度的扩充64-65
- 第三节 明清法定离婚制度的新规定65-78
- 一、七出制度的定型化65-66
- 二、义绝制度的新发展66-72
- 三、清代实行官员和离削去诰封之制72-75
- 四、违律为婚断离制度的新规定75-78
- 第三章 法定离婚制度的演进特点78-102
- 第一节 法定离婚制度从家族本位逐渐向夫妻本位变化的趋势78-87
- 一、家族本位的法定离婚制度79-81
- 二、初显夫妻本位的法定离婚制度81-87
- 第二节 法定离婚制度从男权主义逐渐向夫妻双方责任分担变化的趋势87-91
- 一、夫尊妻卑的法定离婚制度87-88
- 二、趋向重视夫妻双方责任的分担88-91
- 第三节 国家干预的弱化趋势91-92
- 一、刑事处罚的逐渐减轻91
- 二、强制离婚中的可选择性增强91-92
- 第四节 社会变迁引起离婚制度的变化92-102
- 一、国家权力对门阀家族势力的制约92-93
- 二、社会生活最低单位逐渐减小93-96
- 三、商品经济的意识对社会道德的冲击96-99
- 四、个人自主意识对婚姻伦理的影响99-102
- 第四章 法定离婚制度的结构特点102-117
- 第一节 家庭、国家、个人相结合的结构102-113
- 一、七出:家族选择离婚是离婚制度的构建起点102-105
- 二、义绝:国家强制离婚是离婚制度的维护终点105-108
- 三、和离:夫妻两愿离婚是离婚制度的有限考虑108-111
- 四、传统个人、国家、家庭的消长导致法定离婚制度结构的变化111-113
- 第二节 违律为婚断离为婚姻提供伦理保障113-117
- 一、保障社会等级有序114
- 二、维护伦理道德风气114-115
- 三、适应社会管理需求115-117
- 第五章 传统法定离婚制度的初步认识117-149
- 第一节 法定离婚制度的逻辑起点117-126
- 一、婚姻失和导致离婚117-123
- 二、夫妇有别是法定离婚制度的思想基础123-126
- 第二节 法定离婚制度的衡平兼顾126-134
- 一、家国人的衡平兼顾127-130
- 二、维护男权与兼顾女权的衡平130-134
- 第三节 法定离婚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134-149
- 一、限制离婚134-138
- 二、结婚和再婚的成本相应增加138-142
- 三、倡妇德以稳定家庭142-144
- 四、离婚后的安置在于家庭和社会秩序的修复144-149
- 结语149-153
- 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整离婚149-150
- 二、法定离婚制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150-151
- 三、典型的法定离婚制度具有域外影响力151-153
- 主要参考文献153-161
- 后记1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文;论唐后期法制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蔡伟堂;关于敦煌壁画《婚礼图》的几个问题[J];敦煌研究;1990年01期
3 张艳云;从敦煌《放妻书》看唐代婚姻中的和离制度[J];敦煌研究;1999年02期
4 张艳云;从敦煌的婚书程式看唐代许婚制度[J];敦煌研究;2002年06期
5 陈景良;反思法律史研究中的“类型学”方法——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另一种思路[J];法商研究;2004年05期
6 金眉;论唐代民事法律的发展及其特点[J];法学;2001年11期
7 叶英萍;唐之婚姻家庭法探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贾艳红;唐代妇女离婚类型浅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9 王玉波;;中国婚礼的产生与演变[J];历史研究;1990年04期
10 翟婉华;中国古代的离婚制度[J];兰州学刊;198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慧超;唐代离婚及再婚的法律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唐以降传统法定离婚制度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47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