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家庭暴力的认知度与法律救济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15:29

  本文关键词:家庭暴力的认知度与法律救济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实证调查 法律救济


【摘要】:家,是人们以血缘为基础情感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生活与情感归属地,但近来年家庭暴力现象频发严重侵蚀家庭中应有和睦气氛。同时,家庭暴力在家庭内部成员中所造成的不安定因素与权利的失衡,势必也会对当今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2015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通过,结束了家庭暴力防治救济中无法可依的现实局面,法律颁布到具体的落实执行仍然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反家庭暴力相关立法实践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缓,现行的法律仍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因此本文以昆明市现有法律救济方式为调查背景,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研究现阶段昆明居民对家庭暴力认知度及法律救济具体实施状况,从而为家庭暴力立法理论到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在此部分中从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入手,从法律上的界定、妇女人权及社会性别角度对家庭暴力概念界定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进而引出本文的设计意图与调查过程及方式的说明。第二部分,昆明市区民众对家庭暴力相关问题认知度实证调查分析。考察民众对家庭暴力形式、性质、暴力容忍度及救济方式选择倾向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第三部分,昆明市当前干预救济实践调查分析。在此部分调查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进行展开:首先,通过对云南省妇女维权中心法律援助案件数据收集和相关工作人员深度访谈,调查维权中心对家庭暴力案件的处理方式,着重探讨法律援助多部门协作模式开展方式及法律援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对昆明四区人民法院相关裁判文书及案例收集整理,分析司法救济的实践现状。此中主要涉及法官审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态度,审理中以什么法律依据做出判决,判决结果如何,救济效果等分析。最后,通过对公安派出所民警深度访谈的方式,了解家庭暴力报警的出警情况,办理的处理流程,逮捕情况和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民警对家庭暴力案件介入的态度等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行政救济作出全面分析。第四部分,依据调查结论分析从加大对社会反家庭暴力公益性质组织支持和优化司法救济及完善行政救济三个方面提出完善家庭暴力救济体系的相应对策。具体而言,在司法救济中以培养法官社会性别视角,改变法官对家庭暴力的传统认知角度出发,优化司法审判程序性,完善法律援助。就行政救济而言,以转变警察被动执法角色,完善执法干预措施实现调解与强制相结合双管齐下,积极倡导多部门协作模式,这三个层面对行政救济完善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暴力 实证调查 法律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导论9-19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9-10
  • (二) 家庭暴力基本概念10-14
  • (三) 家庭暴力与妇女人权的基本理论14-17
  • (四) 研究过程与调查17-19
  • 二、昆明市区居民家庭暴力认知度与处理机制选择调查19-25
  • (一) 市民对家庭暴力认知度分析19-21
  • (二) 市民对家庭暴力处理机制选择调查21-23
  • (三) 调查结论23-25
  • 三、昆明市当前的干预救济机制调查25-39
  • (一) 昆明市妇联妇女维权服务中心法律援助情况26-31
  • (二) 司法救济具体实施情况31-36
  • (三) 行政救济中警察介入干预家庭暴力的实施情况36-39
  • 四、完善家庭暴力救济机制的建议39-48
  • (一) 加大对反家庭暴力公益组织的支持39-40
  • (二) 优化司法救济40-45
  • (三) 完善行政执法45-48
  • 结论48-49
  • 附录49-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诗权;中英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会诊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4 刘梦;什么是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5 李玫瑾;家庭暴力,绝非孤立的社会现象[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6 李玫瑾;家庭暴力不再是私事[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7 张荣丽;关于家庭暴力的几点法律思考[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8 荣维毅;消灭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9 段京连;禁止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7期

10 陈小力;面对家庭暴力——谁能保护女性[J];乡镇论坛;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席淑君 通讯员张军萍;青岛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杨涛;家庭暴力与职务高低无关[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6 薇薇安 辛文;家庭暴力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9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雅蓉;论家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黄迎;上海孕产妇家庭暴力现状及服务机构应对能力的现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莫良丰;民事保护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事前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8年

4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都正伟;家庭暴力及其防治对策[D];南昌大学;2008年

9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770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5770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