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亲权对少年民事审判的制度性介入
本文关键词:论国家亲权对少年民事审判的制度性介入
更多相关文章: 未成年人案件 亲权 未成年子女 民事审判 民事案件 青少年 双方当事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人民法院 单亲家庭
【摘要】:正一、国家亲权的产生及历史发展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和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最早接触的社会化单元,同时也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石。一个健康的家庭和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
【关键词】: 未成年人案件 亲权 未成年子女 民事审判 民事案件 青少年 双方当事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人民法院 单亲家庭
【分类号】:D926.2;D923.9;D922.183
【正文快照】: 一、国家亲权的产生及历史发展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和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未成年人最早接触的社会化单元,同时也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石。一个健康的家庭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处于后改革开放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建龙;;国家亲权理论与少年司法——以美国少年司法为中心的研究[J];法学杂志;2008年03期
2 周长军,李军海;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从亲权到“国家亲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军;;试论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汪晓宇;浅议我国婚姻立法的完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佑标;论司法独立及其制度保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李朴;;婚约解除后彩礼纠纷的处理[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汪晓宇;我国无效婚姻制度及其完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马忆南;中国婚姻家庭法的传统与现代化——写在婚姻法修改之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卞建林;田心则;;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构建论纲[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8 萧也红;婚姻家庭法的民法属性及特性——兼论法律调整之特性[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王歌雅;;域外法影响下的中国婚姻法改革[J];比较法研究;2007年05期
10 杨敏;孙启亮;;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困境与对策[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种松志;;论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周道鸾;;新中国审判工作的奠基人——纪念董必武同志诞辰115周年[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4 陶建军;王力欣;范小云;;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证分析——以公诉环节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彭俊;;青少年犯罪治理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董杰;赵大康;;试论我国法定离婚条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何萍;王玉柱;;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对出庭公诉工作的影响及其应对[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何延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理解、适用与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9 张光利;;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权力配置[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10 杨晓;;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龙丽达;青少年罪错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9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楠;行政强制执行初探[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群;行政争议、民事争议交叉类案件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巍;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救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熊伟;论夫妻财产约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盛琪;论死刑执行的监督[D];湘潭大学;2010年
8 黄政华;论我国保安矫治制度的构建[D];湘潭大学;2010年
9 何伟;附带搜查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姜维健;论交通事故认定的可诉性[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之林;论亲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万清魁;;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制度的构想[J];当代法学;1988年01期
3 郭舞云;;一名女检察官承办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心得[J];中国检察官;2008年02期
4 ;广东检察机关设置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办公室的调研报告[J];人民检察;2009年13期
5 尤丽娜;;信息窗[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3期
6 卢劲杉;;上海检察:25年少年维权路[J];检察风云;2011年11期
7 朱立红;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案件起诉中的运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5期
8 袁瑛;;挽救迷失的青春[J];北京支部生活;2010年07期
9 陈正鱼;钱学敏;;帮助未成年人“净身”回归——解读重庆市沙坪坝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模式[J];民主与法制;2011年17期
10 郭丽红;;探望权之性质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妮;;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潘鄂岚;盛婷玉;汪明丽;;未成年人在共同犯罪中分案起诉的工作模式[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屠晓景;周芸;;2003-2006年度湖州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不起诉适用情况调查报告[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雪梅;;对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与建议[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高晓燕;;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机制探索[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6 张磊;;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李玫瑾;;构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与犯罪预防[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张小娜;;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空间以及律师的作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王勇;;未成年人犯罪新特点及其防治方略[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黄萍;王莹;;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彰显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彬 记者 李松 见习记者范玲莉;未成年人刑案优先快速审查[N];法制日报;2006年
2 记者 肖文;一切为了孩子[N];遵义日报;2010年
3 汪海燕;至少十个方面应有别于成年人[N];检察日报;2006年
4 建华 吴燕;宿迁出台新举措 加强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世威 红霞;温县法院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N];焦作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桑卫江 张世威;温县法院“三个延伸”力促未成年人案件案结事好[N];焦作日报;2010年
7 区鸿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高传伟邋通讯员 孟红梅 郭朝晖;未成年人案件“特事特办”[N];检察日报;2007年
9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检察院 张建阳;未成年人案件“捕、诉、防”合一[N];检察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屠少萌;岳慧青:为迷途少年点亮心灯[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民事审判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静;清代州县官的民事审判[D];吉林大学;2005年
3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朱福勇;论民事法官能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谢冬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闫弘宇;我国监护制度的法文化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党日红;中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杨帆;德治图景下的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的基本原则和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陈于宁;亲权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邢丽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赵媛;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相关问题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徐斌;亲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李雷;论我国亲权制度的立法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东月;我国亲权制度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韩(王君);亲权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王晨华;离婚父母在亲权行使上的关系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10 李叶;我国亲权制度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92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59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