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抑或压迫:论离婚法与女性地位的变迁——基于女性主义视角
本文关键词:自由抑或压迫:论离婚法与女性地位的变迁——基于女性主义视角
【摘要】:自19世纪末女性主义在西方兴起以来,始终关注婚姻家庭制度对女性生存处境的影响,认为父权制家庭结构导致了男性领域和女性领域的具体化以及不平等权力关系的加剧。在婚姻家庭法领域,女性主义重在思考法律对女性地位的建构作用,男性中心的婚姻和财产法在激进女性主义者眼里甚至被视为女性受压迫的基本根源之一。从女性主义视角历时性地考察我国离婚法与女性地位变迁的关系,探讨1950年婚姻法中离婚自由的规定、1980年婚姻法中破裂主义兼采有责主义的离婚原则及2001年婚姻法中有关离婚赔偿的条款对各时段女性地位的影响,将会发现离婚法虽然表面上实现了女性解放和对女性的保护,但是并未改变压迫女性的性别权力结构,在法律执行过程中也最终屈服于男性利益,因此,以自由为起点的离婚法最终走向其反面成为压迫女性的工具。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离婚法 女性地位 女性主义
【基金】: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法律性别问题研究——以我国法律体系为文本的分析”(11YJC820080)
【分类号】:D923.9;D669.68
【正文快照】: 女性能通过用法律来要求真实的平等而成为改变国家和女性关系以及改变女性和男性关系的一部分吗?———麦金农[1]358一、问题的提出自1950年颁布第一部《婚姻法》至今,我国已有“两部婚姻法,三个里程碑”[2]。而每部婚姻法都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相当的关注。尤其是与市场化伴随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谦厚;罗佳;;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女性离婚问题——以晋西北(晋绥)高等法院25宗离婚案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2 王青;;从淑的形象解析哈代的女性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左文娟;;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偏见描述和尴尬定位——由一位母亲致媒体的公开信引发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王一卓;;试论《第十二夜》中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周述波;;“他者”注视下的“自我”飞翔——从电影《再见艾丽丝》看男权场域中的女性遭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6 魏娜;姚秋月;;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万禺;;论《荆棘之城》中同性爱的力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汪洋;;女性的囚笼——评《鸿鸾禧》中娄太太的人物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9 汤梦箫;;作为身体的主体 2007年国产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反思[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冬洋;;“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聂会会;许艳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女性参与的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2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刁伟涛;;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和降位——后现代主义的视角[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4 唐莎莎;王君莉;;法学视角下的老年人再婚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师洋洋;;闪婚的存在合理性——几种新兴视角下的注脚[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关景媛;;清末民初淑女教育的断裂与传承[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梅;中国古代神话中智慧导师阿尼玛原型及其承传移位[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金菊;乡村回族妇女疾病与健康的人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褚艳红;变动中的女性研究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敬;变革与模仿:试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的审美创新及其社会意义(1978-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十七年”中国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批评[D];南昌大学;2010年
2 付燕华;别样的坚守 别样的情怀[D];南昌大学;2010年
3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欧海艳;林白小说创作本土化流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丁栋;后殖民语境下的J.M.库切小说主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笛;《蜜蜂的秘密生活》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颖;解放初期的婚姻诉讼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马春晓;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10年
9 宋丹丹;河南省桐柏县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社会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苏映宇;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保障政策公平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维毅;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浅议[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2 王晨,艾连北;再论生育权[J];当代法学;2003年01期
3 李洪涛;社会性别视角的解析:单亲母亲现状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2期
4 李慧英;从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公共政策——“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专题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5 杜瑞芳;关注弱势群体——女性主义法学的启示[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6 王婧;边缘与困境中的女性——妇女贫困问题的社会与文化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S1期
7 李培林;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的认识[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8 林卡;唐琳;;妇女与社会政策——论妇女地位在北欧国家的变迁[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2期
9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进路之批判[J];法商研究;2004年04期
10 陈苇,谢京杰;论“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兼论《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不足及其完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俊;离婚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红梅;;後日本女性の地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0期
2 佚名;;世界上无奇不有的税[J];政府法制;2011年20期
3 元坤;;日本不是男人的天堂[J];读书文摘;2011年10期
4 鞠红;;性别视角下的媒体与女性领导人——以美国三任女国务卿为例[J];新闻传播;2011年04期
5 朱效梅;;从依附到独立——韩国女性文化的嬗变[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法国女性地位表里不一[N];人民日报;2001年
2 王恬;希拉里与女性主义[N];人民日报;2008年
3 谢艳文;东胜:从业比例显示女性地位提升[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4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王晓华;关怀女人就是关怀所有生命[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刘洁;积习泛滥:非洲女性屡遭暴力虐待[N];中国社会报;2005年
6 荣维毅;性别平等中的男性责任[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记者 张琪;贪杯的女人为何越来越多[N];兰州日报;2006年
8 王蓓;“要形成尊重女性的社会意识”[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王洪涛;法国保险业女性职业状况[N];中国保险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胡心洁 秦兴利;妇女地位高了还是低了?[N];河南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君;冷战后西方战争根源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年
2 冯江;国际关系中的女性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党红芳;南亚地区女性领导人现象的社会与制度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98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59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