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精神暴力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07:36

  本文关键词:精神暴力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精神暴力 法律认定 法律干预


【摘要】: 关于家庭暴力,国内外都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并产生了众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虽然精神暴力问题一直蕴涵在家庭暴力问题之中,也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对于它还没有一个统一或说是很权威的定义,甚至也没有一个单独的定义。就我国来说,虽然精神暴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沣,但迄今为止,我国各界还未对其赋予足够的重视,故笔者意对精神暴力法律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为更好地设计该制度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实践上的建议。 本文除前言与结语外,一共包括四章。 第一章是有关精神暴力的概述,包括精神暴力的概念、精神暴力的认定标准、精神暴力的类型、精神暴力的成因与后果等。作者认为精神暴力可归纳为是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精神上的不法侵害行为,其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形成有着社会、经济、制度、心理、生理、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不但损害受者害的身心健康,亦影响社会的稳定团结,后果十分严重。 第二章为若干国家或地区对于反精神暴力的立法与社会实践活动,归纳并比较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区对于反精神暴力的经验,指出这些国家或地区在反精神暴力中采取的许多措施如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法律法规、规定针对精神暴力的“民事保护令”等是很值得我们国家借鉴的。 第三章归纳总结了我国关于反精神暴力的立法与社会实践,提出我国住反精神暴力方面存在的欠缺与不足。该不足主要表现在公众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和学术研究不够深入等方面。 第四章从原则入手,具体从立法司法、社会救助与社会观念三个层面论述了我国在反精神暴力上的完善建议与措施,以求在全社会真正消灭精神暴力,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与和谐。
【关键词】:家庭精神暴力 法律认定 法律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3.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前言11-12
  • 第一章 精神暴力概述12-27
  • 一、 精神暴力的概念12-14
  • 二、 精神暴力的类型与认定标准14-19
  • (一) 精神暴力的类型14-15
  • (二) 精神暴力的认定标准15-19
  • 二、 精神暴力的特点与后果19-22
  • (一) 精神暴力的特点19-21
  • (二) 精神暴力的后果21-22
  • 三、 精神暴力的成因22-27
  • (一) 家庭暴力产生的共同原因22-26
  • (二) 精神暴力产生的特有原因26-27
  • 第二章 反精神暴力法律实践的国际比较27-41
  • 一、 国际条约中的反精神暴力法律实践27-30
  • (一) 《消除对妇女歧视公约》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27-28
  • (二) 《到2000年提高妇女地位内罗毕前瞻性战略》28
  • (三) 《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和《消除对妇女暴力宣言》28-29
  • (四) 《行动纲领》29-30
  • 二、 英国30-33
  • (一) 反精神暴力立法30-32
  • (二) 反精神暴力实践32-33
  • 三、 美国33-36
  • (一) 反精神暴力立法33-34
  • (二) 反精神暴力实践34-36
  • 四、 法国36-37
  • (一) 反精神暴力立法36
  • (二) 反精神暴力实践36-37
  • 五、 日本37-38
  • (一) 反精神暴力立法37
  • (二) 反精神暴力实践37-38
  • 六、 中国台湾38-41
  • (一) 反精神暴力立法38-39
  • (二) 反精神暴力实践39-41
  • 第三章 我国反精神暴力的现状分析41-48
  • 一、 我国反精神暴力立法概况41-43
  • 二、 我国的反精神暴力实践43-44
  • 三、 我国反精神暴力面临的问题与困境44-48
  • (一) 公众对于精神暴力的意识较淡薄44-45
  • (二) 法律法规不完善且可操作性差45-46
  • (三) 执法力度不强46
  • (四) 学术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46-48
  • 第四章 我国反精神暴力的对策建议48-56
  • 一、 干预精神暴力的原则48-49
  • (一) 国家有限干预原则48
  • (二) 意思自治原则48-49
  • (三) 综合防治原则49
  • 二、 干预精神暴力的具体措施49-56
  • (一) 立法干预精神暴力的措施49-52
  • (二) 对精神暴力受害人的社会救助52-53
  • (三) 社会观念层面53-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5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佳;重庆市高校学生间精神暴力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闫文新;女性配偶权益弱化的私法救济[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张优优;家庭“冷暴力”的成因、预防及救助措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7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777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