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涉外收养法律制度中的“儿童利益”原则

发布时间:2017-09-02 09:38

  本文关键词:论涉外收养法律制度中的“儿童利益”原则


  更多相关文章: 涉外收养 儿童利益 本质 法律适用


【摘要】:随着国际民商事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国际私法的基本制度逐渐朝和谐统一与人性关怀的方向发展,在涉外收养领域上的表现为:多数国家的立法态度从“苛刻收养”转为“宽松收养”。但另一方面,国际不法分子借涉外收养名义大肆跨国贩卖儿童,其骇人丑行造成各个国家及地区对承认他国或他地区涉外收养的法律效力秉持审慎态度,甚至设置障碍。仅就我国而言,司法实践中已出现了值得争议的案件——被收养人谈雅然、陈伟华、谢晓怡的居港权案。但,,笔者仍然认为保护儿童利益才是设计涉外收养有关制度的根本标准。由于儿童生理和经济的弱势地位,注定了文明社会要给与他们特殊的关注和照顾。儿童利益原则作为涉外收养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价值核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多数国家涉外收养实体法、法律适用、司法实践以及国际条约上的共识。 全文分为四章,通过法理、案例、立法条文等论据来论证国际社会关于涉外收养制度的“儿童利益化”趋势。文章第一章对“儿童利益”原则进行法理分析,并概述了收养制度内涵和涉外收养法律性质。第二章论述各国实体法关于涉外收养成立要件和成立效力的规定,探讨在立法条文背后所蕴含的各国儿童利益观。第三章通过两类冲突规范来论证“儿童利益”原则在两大法系的法律适用情况。第四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养立法的现状和缺失,接着以香港地区发生的居港权案表明我国在区际涉外收养方面面临的法律冲突和现实困难,最后笔者根据维护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收养立法制度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以期能为早日解决我国出现的涉外收养问题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涉外收养 儿童利益 本质 法律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et5-8
  • 前言8-9
  • 第一章 “儿童利益”原则与涉外收养制度概述9-17
  • 第一节 “儿童利益”原则的法理分析9-13
  • 一、“儿童利益”是人权平等的需要9-10
  • 二、“儿童利益”是保护弱势群体的需要10-11
  • 三、“儿童利益”是实现法律价值核心的需要11-12
  • 四、“儿童利益”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2-13
  • 第二节 涉外收养制度概述13-17
  • 一、收养概念的含义13-15
  • 二、涉外收养概念及性质15-17
  • 第二章 “儿童利益”原则在实体法上的体现17-26
  • 第一节 “儿童利益”原则在收养成立上的体现17-22
  • 一、“儿童利益”在实质要件上的体现17-21
  • 二、“儿童利益”在程序要件上的体现21-22
  • 第二节 “儿童利益”原则在收养效力上的体现22-26
  • 第三章 “儿童利益”原则在法律适用上的体现26-33
  • 第一节 以法院地法为主的适用26-29
  • 一、涉外收养管辖权确立的依据26-28
  • 二、法院地法适用的司法实践28-29
  • 第二节 以属人法为主的适用29-33
  • 一、涉外收养成立实质要件的法律适用29-30
  • 二、涉外收养成立形式要件的法律适用30
  • 三、涉外收养效力的法律适用30-33
  • 第四章 “儿童利益”原则在我国的立法完善33-46
  • 第一节 我国涉外收养制度立法现状与缺失33-36
  • 一、我国涉外收养的立法现状33-34
  • 二、我国涉外收养的立法缺失34-36
  • 第二节 我国涉外收养的司法实践36-39
  • 一、案情概况36-37
  • 二、案例分析37-39
  • 第三节 我国涉外收养立法制度的完善39-46
  • 一、遵守海牙收养公约机制39-42
  • 二、完善与非缔约国及我国区际的有关法律适用42-46
  • 结论46-47
  • 参考书目47-50
  • 致谢50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建新;儿童国际收养伦理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慧;中国跨国收养法律制度之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袁曦;儿童送养国事后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蓓蓓;国际儿童保护中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7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777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