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婚生子女 亲子关系 认领制度 最大利益原则
【摘要】:父母子女关系作为最直接的血亲关系,它承担着维系人类自身发展和传承文明的重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因而调整亲子关系的亲子法律制度也是家庭法律制度的核心。为顺应子本位亲子法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普遍坚持以保护子女最大权益为原则,切实保障非婚生子女的基本权益。我国虽无具体的有关非婚生子女数量的相关数据,但非婚生子逐步扩大的趋势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已是亲子关系立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现代社会仍有许多国家不承认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具有相同的法律权利。研究表明,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非婚生子女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最近几年非婚生子女的出生总量占全部新出生儿总数的比例增长近一倍,其中英国、法国、丹麦等地比例都接近或超过50%,2007年冰岛的非婚生子女的数量更是接近全部新生儿的65%。我国尽管给予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保护,然而依旧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法律中仅仅涉及到对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保护,却没有使其身份发生改变的认领制度,这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一大缺陷,而将非婚生子女婚生化是非婚生子女受到全面保护的必经阶段。本文从非婚生子女历史地位的变迁,揭示非婚生子权益保护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当前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的有关规定,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针对当今我国非婚生子女权益保护立法上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立法构想。全文共分三章。前言指出我国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保护的不足,以及外国先进的经验,说明在我国加强对这一群体法律保护的现实意义。第一章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建立的背景分析。该章对非婚生子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历史演变。认领制度的出现使得确认亲子关系更加有效,从而有利于加强对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第二章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现状及建立的必要性。该章介绍了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立法、司法实践现状,分析了我国在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引出我国建立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第三章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构建。该章以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及我国澳门地区立法为例,通过对外国现行法中有关非婚生子女权益保护制度的比较,以期为完善我国非婚生子女法律权益的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坚持将以法律保护为基础,家庭保护为切入点,采用对比的分析方法,把国内外的法律规定以及学者的观点进行对比,一切基于我国现实的国情,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若干设想。
【关键词】:非婚生子女 亲子关系 认领制度 最大利益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导论8-11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3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2 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建立的背景分析11-14
- 2.1 非婚生子女的法律界定与历史沿革11-12
- 2.2 认领制度的相关概述12-14
- 3 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现状及建立的必要性14-22
- 3.1 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立法现状14-16
- 3.2 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司法现状16-18
- 3.3 我国建立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必要性18-22
- 3.3.1 建立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是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18-20
- 3.3.2 建立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是完善我国婚姻家庭法的需要20
- 3.3.3 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对保护非婚生子女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20-22
- 4 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构建22-33
- 4.1 国外有关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规定22-28
- 4.1.1 德国法律关于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规定22-24
- 4.1.2 法国法律关于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规定24-25
- 4.1.3 美国法律关于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规定25-26
- 4.1.4 日本法律关于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规定26-27
- 4.1.5 我国澳门地区法律关于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规定27-28
- 4.2 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构建28-33
- 4.2.1 建立我国非婚生子女认领制度的基本原则28-29
- 4.2.2 非婚生子女认领权的主体29
- 4.2.3 非婚生子女认领权的方式29-31
- 4.2.4 非婚生子女认领权的条件31
- 4.2.5 非婚生子女认领权的效力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荣琴;;青春期良性亲子关系创立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2 涂敏霞;;信息时代的亲子关系——从“广州青少年与家庭的互动关系”的调查谈起[J];青年探索;2008年02期
3 李维维;高狄;;青少年亲子关系新变化及其良性建构[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魏荣;魏婷;;青少年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J];学理论;2012年26期
5 郝大海;独立与依赖——新时期亲子关系的变动[J];社科信息文荟;1995年13期
6 李诚忠,王序荪;读《少年亲子关系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07期
7 张洪;;古国治和他的亲子课[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0年03期
8 杨晋涛;川西农村“称粮”习俗和亲子关系探讨[J];思想战线;2002年05期
9 罗国芬,邓喜芬;寄养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比较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探索;2003年01期
10 刘海鹰;;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J];学习月刊;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空椅技术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李燕;;学前及学龄初期儿童对亲子相似性的推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张一兵;;建立现代亲子关系是当好21世纪父母的基本功[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7 尹红霞;;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雪梅;;学习不良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登攀;张媛;;大学生亲子关系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周雪梅;;青春期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唐洪 石绍华 郑钢 高晶;亲子冲突损害儿童安康[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记者 蔡旭;请关注青春期亲子冲突[N];健康报;2001年
3 记者 教学;亲子关系也要和谐[N];西部法制报;2006年
4 东海县幼儿园 乔承慧;浅谈亲子关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记者 薛亚芳;亲子咨询师:孩子的“心理营养师”[N];人才市场报;2009年
6 小隐娘;亲子阅读——爱在共读中传递[N];文艺报;2010年
7 于世强;亲子关系的推定[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翟寅生;亲子关系不可随意推定[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陕平 阳城县实验小学教师;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N];太行日报;2013年
10 常江;转型期的亲子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婷;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类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毕丹;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一般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延平;高中生亲子关系现状及调适[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帆;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洪燕;陪读中亲子关系[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6 赵海霞;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类型量表的初步编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刘道海;关于中学生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8 陈艳鹤;中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9 刘雨露;良好亲子关系构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梁衡;亲子关系户外拓展营项目策划书[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4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95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