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筑私法保护问题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违法建筑 私法 限制保护 区别登记 出处:《苏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违法建筑违反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公法,具有“先天违法性”,不能进行不动产登记,禁止租赁、抵押、转让等交易行为,在依法被拆除时也得不到任何补偿,应当科以罚款、拆除、没收等行政处罚。但违法建筑在被依法拆除、没收之前,在社会生活中又实际发挥着功能和作用,传统公法“一刀切”否定评价,极易引发棘手的民事纠纷甚至公权力和私权利的严重对立,不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建设。本文采用实证分析、价值分析、比较研究和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根据违法建筑公私法的双重属性,对其区别评价,即公法上否定,但公法上的否定不影响私法上的肯定,而且私法上的肯定不仅限于占有保护,更应扩展到其他所有权能的保护,其核心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公法私权观念,给予违法建筑私法上充分而又有限制的保护,从而,既有利于违法建筑物尽其用,不浪费社会资源,又发挥了法律的教育引导功能,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服务。
[Abstract]:Illegal buildings that violate public law such as land administrati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re "inherently illegal", cannot register immovable property, prohibit leasing, mortgage, transfer and other transactions, and shall not receive any compensation when they are demolished according to law, and shall be punished with a fine. Demolition, confiscation and other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s. However, before the illegal building was demolished and confiscated according to law, it actually played a role and function in social life, and the traditional public law "one-size-fits-all" negated the evaluation. It is easy to cause intractable civil disputes and even the serious opposition between public power and private right,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ety. This paper adopts empirical analysis, value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and sociology of law research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ual attributes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law of illegal construc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the negation of public law, but the negation of public law does not affect the affirmation of private law, and the affirmation of private law is not limi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possession. It should be extended to all other protection of power, whose core purpose is to set up a correct concept of private rights in public law and to give full and limited protection in the private law of illegal construc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use of illegal buildings. It does not waste social resources, but also exerts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 and guidance of law, and makes it better serve for the harmonious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7;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绿色建筑的通知[J];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10期
2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3-2020年)》的通知[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24期
3 王肥生;;充分认识建筑文化的内涵[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4 刘祯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推进成都绿色建筑发展[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5 京晨;;中国式大拆大建[J];政府法制;2011年16期
6 ;市政府批转市住建委关于全面推动南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J];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05期
7 王晓山;;监狱建筑人性化的探索[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通告[J];广州政报;2012年04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曾玉华;许万林;;我国城市的生态化转型对体育建筑规划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赵红玲;吴焕;;谈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汪炎平;;绿色建筑与智能、低耗节能[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训武;;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策略及实施技术的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5 盛宝柱;段宗志;;安徽省绿色建筑发展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桦;张昕;王国俭;;建筑环境优化设计仿真系统[A];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新华;卢海鸣;黄继东;;凝固的历史——南京民国建筑综述[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姚志远;;试谈如何在城镇化中促进绿色建筑推广[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磊;善变的建筑,永恒的光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记者 景晓萌;超城建筑:让建筑更有“学术范”[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记者 齐雷杰;“短命建筑”浪费严重[N];经济参考报;2013年
4 记者 彭诗淇;城市建筑规划应坚持生态底线与人本导向[N];昆明日报;2013年
5 文吉;日照:绿色建筑发展任务提前完成[N];中国建设报;2014年
6 王卓鸣;建筑“穿衣戴帽” 工程节能环保[N];中国航天报;2014年
7 铁永功;尊重规划权威才能告别奇怪建筑[N];中华建筑报;2014年
8 蒋秀娟 陈明子;中国建筑寿命“短”在何处[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N];经济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董克伟;终结“短命建筑”期待公民参与[N];中国改革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毅;建筑题材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2 刘淼;蚌埠市绿色建筑推广对策的SWOT分析[D];安徽大学;2015年
3 张圣楠;厦门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4 董昊;绿色建筑运营标识推广阻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王丽君;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建筑推广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何素军;违法建筑私法保护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高超;我国建筑健康管理的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曦;LED屏幕建筑媒体立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丁松;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戈;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34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53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