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社会性规制适用及制度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3 04:38
网约车行业自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尤其是对于此类新兴产业的法律化、规范化管理呼声日益高涨。为此,国家部委发布部门规章对其合法性加以确认并施加了行政规制。但以数量规制、价格规制为主的经济性规制手段一经适用就引起了广泛争议,因此,如何在行政法学上寻找网约车行业的规制办法,以及如何明确政府可发挥的作用,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的宗旨是从行政规制理论出发,分析网约车适用社会性规制的必要性和最优性,提出有效适用社会性规制以满足网约车行业规制需求,同时不增加社会成本负担的制度建议。为此,本文从规制理论的介绍和网约车“新政”的争议开始,对规制理论进行了大致阐述,指出需要从制度设计型行政法学的角度思考网约车行业行政规制的适用,认为经济性规制理论固有的瑕疵已经被证明不适合在网约车行业中适用。并在之后结合规制的失灵问题,从社会性规制的核心利益上出发,对其适用的内部正当性进行了剖析,认为相对于经济性规制来说,社会性规制的特点更适用于网约车行业,便是在不影响其市场效益的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不受侵害,提出政府有限介入的行政规制思路。再通过比较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两大分类在网约车行业的运用中的优...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创新之处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理论和视角
1.4.3 主要内容
2 网约车新政与规制理论概述
2.1 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与争议
2.2 规制理论概述
2.3 规制的一般理论
3 网约车现有规制的失灵
3.1 规制的分类与网约车现有规制
3.2 规制的目标与失灵
3.3 经济性规制与网约车“新政”
3.3.1 经济性规制适用的理论困境
3.3.2 经济性规制适用的实际危害
4 社会性规制的适用必要性考察
4.1 社会性规制的内部正当性
4.2 社会性规制的核心利益
4.3 网约车的公共利益
4.4 网约车行政规制的路径选择
4.4.1 网约车适用行政规制的目的
4.4.2 网约车适用行政规制的原则
4.5 社会性规制与网约车“新政”
5 社会性规制的适用最优性探索
5.1 社会性规制的负外部性
5.2 网约车社会性规制适用的救济
5.3 网约车社会性规制适用的最优性确保
5.3.1 立法规制为核心
5.3.2 司法规制并行
5.3.3 辅助手段的引入
6 社会性规制的域外经验总结
6.1 域外社会性规制模式
6.1.1 美国模式
6.1.2 日本模式
6.2 可供借鉴的经验
7 网约车社会性规制的制度设计
7.1 中国的社会性规制现状
7.2 网约车社会性规制之制度设计
7.2.1 立法制度设计
7.2.2 配套机制设置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2896005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创新之处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理论和视角
1.4.3 主要内容
2 网约车新政与规制理论概述
2.1 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与争议
2.2 规制理论概述
2.3 规制的一般理论
3 网约车现有规制的失灵
3.1 规制的分类与网约车现有规制
3.2 规制的目标与失灵
3.3 经济性规制与网约车“新政”
3.3.1 经济性规制适用的理论困境
3.3.2 经济性规制适用的实际危害
4 社会性规制的适用必要性考察
4.1 社会性规制的内部正当性
4.2 社会性规制的核心利益
4.3 网约车的公共利益
4.4 网约车行政规制的路径选择
4.4.1 网约车适用行政规制的目的
4.4.2 网约车适用行政规制的原则
4.5 社会性规制与网约车“新政”
5 社会性规制的适用最优性探索
5.1 社会性规制的负外部性
5.2 网约车社会性规制适用的救济
5.3 网约车社会性规制适用的最优性确保
5.3.1 立法规制为核心
5.3.2 司法规制并行
5.3.3 辅助手段的引入
6 社会性规制的域外经验总结
6.1 域外社会性规制模式
6.1.1 美国模式
6.1.2 日本模式
6.2 可供借鉴的经验
7 网约车社会性规制的制度设计
7.1 中国的社会性规制现状
7.2 网约车社会性规制之制度设计
7.2.1 立法制度设计
7.2.2 配套机制设置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2896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89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