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处置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估计的模型簇
本文选题:不良贷款 切入点:诉讼处置 出处:《系统工程》2015年08期
【摘要】:违约损失率(LGD)是内部评级高级法要求的重要参数之一,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受数据等多方面的限制,国内外尚无对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诉讼处置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估计的研究。本文在对我国某大型商业银行诉讼处置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全面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回收率的影响因素,采用决策树模型,判别出极端回收和非极端回收。针对非极端回收的情况综合运用Logit变换、Beta-正态逆变换、WOE变换等方法,建立点估计模型;随后利用广义Beta回归给出了LGD的分布模型;在对四个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误差平方和的方法建立了组合模型,由此形成由判别模型与组合模型构成的模型簇。实证结果表明,极端回收的判别准确率高达77.6%,组合模型的均方误差低于5%;模型簇在极端回收和非极端回收两类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Abstract]:The default loss rate (LG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required by the advanced internal rating law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risk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banks.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data and other aspects, there is no research on the estimation of default loss rate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litigation disposal of larg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t home and abroad.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efault loss rate of a large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covery rate are found out, and the decision tree model is used to distinguish extreme and non-extreme recovery.The point estim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Logit transform and Logit transform, then the distribution model of LGD is given by generalized Beta regress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four models, the combined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he method of least error square sum, and the model cluster composed of the discriminant model and the combined model is formed.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extreme recovery is as high as 77.6, the mean square error of combination model is lower than 5, and the model cluster shows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extreme recovery and non-extreme recovery.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70933003);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708711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20324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11YJC790015)
【分类号】:D922.281;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忠阳;违约损失率(LGD)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2 武剑;内部评级法中的违约损失率(LGD)模型——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3 叶晓可;刘海龙;;银行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结构特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6年06期
4 陈暮紫;陈浩;马宇超;王博;唐跃;黄意球;陈敏;杨晓光;;基于广义Beta回归的不良贷款回收率模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05期
5 王东浩;陈暮紫;黄意球;陈敏;杨晓光;;不同规模中小型企业不良贷款回收率结构特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暮紫;我国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计量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菲菲;陈金龙;;国内外违约挽回率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2 张目;周宗放;;我国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地区差异识别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3 胡婧;;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之道——内部评级法及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的计量[J];当代经理人;2006年08期
4 张云;;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测试的方法论研究——以农行湖北分行为例[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5 任再萍;赵自兵;;金融脆弱性的微观视点:银行授信外部性与企业负债剩余假说[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6 杨军;程建;潘俊武;;违约损失率模型开发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7 郑学;黄建忠;李叔诚;;违约损失率模型开发部分关键技术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0期
8 毕宇鹏;;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中违约损失率量化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7期
9 毕宇鹏;;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中违约损失率量化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10 段胜;许诺;;金融风险计量中的LGD模型在我国研究情况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静雅;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控制与监管体系研究:国际经验比较及在中国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继伟;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泽鹏;新创小型企业间接融资的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石汉祥;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成因、效应及治理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荆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与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石智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内部评级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皇甫秀颜;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张淑彩;银行会计信息市场与银行监管协同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汪办兴;中国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改进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中信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文君;农户信用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王烨敏;贷款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4 王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史倩;信贷激增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梁子骁;抵押品对信用风险因子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吴丽雅;信用卡信用风险识别度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彭泽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李玲;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曾芳;银行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青;;谈小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J];财会月刊;2007年20期
2 于晨曦;;抵押风险分析和抵押贷款违约损失率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2期
3 何自力;;抵押贷款违约损失率研究[J];南方金融;2006年01期
4 齐殿伟,董晓平,谭佰秋;正确认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优势和劣势[J];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04期
5 何仕彬,唐莉;对国内外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02期
6 陈忠阳;违约损失率(LGD)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7 武剑;内部评级法中的违约损失率(LGD)模型——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2期
8 沈沛龙;崔婕;;内部评级法中违约损失率的度量方法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12期
9 代太山;陈敏;杨晓光;;不同担保类型之下违约损失率的结构特征:针对中国的实证[J];南方经济;2008年08期
10 方志平,何方;商业银行抵贷资产网点租售模式探讨[J];上海管理科学;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秀花;;违约损失率问题初探[J];价值工程;2007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农总行信贷管理部信贷风险评级管理处供稿;违约损失率的度量[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2 罗平 薛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修改内容[N];金融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洁;违约损失率分布特征与量化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陈光忠;银行违约损失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建忠;商业银行违约损失率估计模型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陈暮紫;我国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计量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王东浩;中国金融不良贷款损失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鹿刚;浦发银行公司贷款违约损失率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苗迟;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损失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志超;企业债务违约损失率判定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4 周小琴;违约损失率研究及在我国的实践[D];厦门大学;2006年
5 彭苑;我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的联动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崔婕;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中违约损失率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杜培彦;商业银行公司贷款违约损失率计量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梁子骁;抵押品对信用风险因子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瑞;我国违约损失率(LGD)相关问题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夏承周;抵押品在银行内部评级中的作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26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72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