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视野中互联网不当干扰行为的判断标准——兼评“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
本文选题:不正当竞争 + 屏蔽广告 ; 参考:《法学》2015年05期
【摘要】:我国互联网领域发生的多起影响重大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均与经营者通过技术手段阻碍、干扰、修改其他经营者的互联网产品或服务有关,此类行为可类型化为互联网不当干扰行为。经营者的营业权益是一种未被法律明确规定而受原则性条款保护的法益,其权益的边界要受到其他竞争者的行为自由和消费者利益的限制。对干扰行为进行正当性判断是一个利益衡量的过程,目的、手段、损害后果应动态地被考量。消费者利益在互联网竞争中也是认定竞争行为是否正当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能够形成对经营者权益的限制。要完善司法规则,除承认公益目的的干扰行为正当性之外,还应赋予用户选择权,允许一定条件下基于用户选择的干扰行为正当化。
[Abstract]:Many cases of unfair competition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ternet in China are all related to the obstruction, interference and modification of other operators' Internet products or services by the operators through technical means. This kind of behavior can be classified as improper interference on the Internet. The business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operator is a kind of legal interest which is not clearly stipulated by the law and protected by the principle clause. The boundary of its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restricted by the behavior freedom of other competitors and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Judging the legitimacy of interference is a process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The purpose, means and consequences of damage should be considered dynamically. Consumer interests are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whether competitive behavior is justified in Internet competition, which can restri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perators.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judicial rules, in addition to acknowledging the legitimacy of interference behavior for public purposes, users should also be given the option to justify the interference behavior based on the user's choic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
【分类号】:D922.2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名怡;;侵权法上故意与过失的区分及其意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叶金强;;论过错程度对侵权构成及效果之影响[J];法商研究;2009年03期
3 王红霞;李国海;;“竞争权”驳论——兼论竞争法的利益保护观[J];法学评论;2012年04期
4 石必胜;;互联网竞争的非公益必要不干扰原则 兼评百度诉360插标和修改搜索提示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J];电子知识产权;2014年04期
5 梁上上;利益的层次结构与利益衡量的展开——兼评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6 龙俊;;权益侵害之要件化[J];法学研究;2010年04期
7 于飞;;侵权法中权利与利益的区分方法[J];法学研究;2011年04期
8 李友根;;经营者公平竞争权初论——基于判例的整理与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程子薇;;域名纠纷中的恶意认定研究——以不确定概念理论为分析工具[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方新军;;权益区分保护的合理性证明——《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一款的解释论前提[J];清华法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国际贸易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之特性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2 尤佳;;《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肖扬零;;关于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主体的反思与重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郭玮;;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以我国的立法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屈茂辉;;论民法上的注意义务[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6 沃耘;;论物权自助行为——物权自我保护与实现之维度[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7 杨德桥;;论违法性要件的独立及其实现[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8 夏小雄;;侵权法的发展:理论移植和经验借鉴——以德国法对法国法的影响为例[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9 程立国;;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在中国的再思考[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10 张铁薇;;共同侵权制度的功能定位[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宋宗宇;;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创新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红梅;;论环境侵权中纯粹经济损失的赔偿与控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伟民;赵俊;;论侵权责任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周天源;雷华;;论“公平责任原则”成为侵权归责原则的“肯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7 张庆彦;;法律适用中的后果考量[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8 徐飞;;被误读的“避风港”:检视信息存储空间“避风港”规则的司法适用——兼论版权司法保护功利主义的式微[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9 郭百顺;;从形式到实质:论刑事判决的合情理性[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徐瑾;;论中国反垄断的问题与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黄登笑;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胡元聪;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周雪梅;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正;商业贿赂的经济法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史文婷;论共同危险行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守维;价格歧视新探及其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章柠;共同危险行为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蔺会杰;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静;试论美国商标法中的反向假冒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于广义;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之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罗刚;论《侵权责任法》实施背景下我国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佳;侵权法的法律经济学分析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汤晓;试论利益衡量理论在合同案件审理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2 葛云松;死者生前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J];比较法研究;2002年04期
3 熊,
本文编号:1868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86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