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税法的社会可接受性论纲

发布时间:2018-05-20 04:08

  本文选题:税法 + 纳税主体 ; 参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税法的社会可接受性,是指社会公众对国家的税法制度所规定的征税理由、征税方式、征收范围等内容,基于认可和认同而形成的主观评价,体现的是税法价值、执行方式与大众认识、情理预设的相容程度。一个具备社会可接受性的税法制度意味着纳税人与国家之间互动与合作的形成,税法制度所确立的行为模式被纳税人真正的吸收。从法律的角度观之,税法能否保证税收以"扶持之手"而非"掠夺之手"的面目出现,税法运行过程中在时间序列上是否动态一致,税法承诺是否具有可置信性,纳税人的信赖利益和知情权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护,税法的制定程序是否能为公众的利益表达和共识生成提供机会和途径,税法的语言选择、税法解释能否为公众理解税法提供便利,是决定税法社会可接受性的主要因素。
[Abstract]:The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the tax law refers to the reasons, ways and scope of taxation stipulated by the public to the national tax law system, and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and approval, which reflects the value of the tax law. The degree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execution mode and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rational presupposition. A socially acceptable tax law system means the formation of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axpayer and the state, and the behavior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tax law system is really absorbed by the taxpay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aw, whether the tax law can guarantee the appearance of tax revenue as "support hand" rather than "plunder hand", whether the time series is consistent in the operation of tax law, whether the promise of tax law is credible or not, Whether the taxpayer's trust interest and the right to know are fully protected, whether the procedure of making the tax law can provide opportunities and ways for the public to express their interests and generate consensus, and whether the choice of the language of the tax law can be made. Wheth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ax law can facilitate the public's understanding of tax law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tax law.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共规制的社会可接受性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CFX009)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突发性灾难应对中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0JYC820053)之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袁明圣;;我国税收行政立法权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出路[J];法商研究;2010年01期

2 胡波;;“法的正当性”语义考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邢会强;;论精确的法律语言与税收实质法定原则[J];税务研究;2011年03期

4 刘红婴;;立法语言社会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建东;曾见;;情谊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方停服避孕药”案评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徐卫;;罗马遗产信托及其法学思考与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刘光华;;论跨国竞争关系的多元化法律调控机制——关于中国温州烟具协会应对欧盟CR法案和欧盟打火机反倾销案的经验实证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4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6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雷安军;;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董美根;;论专利默示许可——以对专利产品合理期待使用为目标[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杨铁军;;消费者合同中信息均衡性实现研究——以民法为视角[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李晨;;法律经济分析的规则视角问题及其实践应用[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6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胡荣;;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金晓晨;张红;;组建多边主导的中国—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模式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9 王思远;黄明健;;林权的物权请求权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骏;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同祯;量能课税原则法律地位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阿求;婚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智敏;论我国现行立法下动产附合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军;;民法的两种伦理正当性的模式——读徐涤宇《原因理论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2 刘毅;;“合法性”与“正当性”译词辨[J];博览群书;2007年03期

3 贾蕴菁;法律语言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应相异析[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严存生;法的合法性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于建嵘;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关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一项专题调研[J];调研世界;2005年03期

6 韩大元;略论宪法正当性[J];法学;1995年02期

7 张建军;;刑法立法语言的明确化[J];时代法学;2010年03期

8 蒋开富;正当性的语义学与语用学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9 翟继光;税收法定原则比较研究——税收立宪的角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吴萍;我国的税收立法及其完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玉霞;论刑事诉讼方式的正当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暴风;;如何提高讲课的可接受性[J];公安论坛;1986年02期

2 孙丽元;对翻译中可接受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刘宝璋;;论可接受性理论在法律发展中的作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官员的智慧与学者的智慧不同[J];探索与求是;1999年03期

5 巴鲁克·菲施霍夫;汤雯雯;;可接受的风险:一个概念建议[J];交大法学;2011年01期

6 胡象明;试论建立政策权威的必要性及其原则[J];社会主义研究;1993年02期

7 曾严;;裁判依归:公正性与可接受性之博弈[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万巍;;从合理的可接受性到对话理性——《理性、真理与历史》中的多元论观点研究[J];理论界;2012年04期

9 谢小瑶;赵冬;;裁判可接受性的“理想”与“现实”——源于听众理论的启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3年01期

10 黄雨静;;利益衡量基本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二平;李大治;;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与可接受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程前;;含典故中文菜名音译辨正[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句容市第三中学 王爱华;浅谈教学中的批评艺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2 陈友谊;增强思想工作的“可接受性”[N];解放军报;2003年

3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喻中;寻求至当的司法[N];检察日报;2009年

4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军;从能动司法谈增强裁判的可接受性[N];人民法院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金木;判决可接受性的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芹;论判决的可接受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蕾;论判决的可接受性[D];厦门大学;2008年

3 孟婕;从语篇可接受性角度看高校简介的英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4 郭红霞;从可接受性角度分析酒店简介的英译[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谭杨;论司法的可接受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邓中敏;语篇视角下的翻译可接受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夏丽君;试论诉讼裁判可接受性[D];南京大学;2012年

8 刘焕霞;机器辅助汉语新闻英译可接受性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国恩;论裁判文书的可接受性[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梁婷婷;认知中的英语语义的可接受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3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1913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